Optionshare 選擇幫
標題:
《楞嚴經》的要義
[打印本頁]
作者:
sec2100
時間:
2025-9-29 08:35
標題:
《楞嚴經》的要義
二、核心要義
明心見性
一切眾生本具「真心」(佛性),但被妄想執著所覆蓋。
修行的根本是返妄歸真,證得自性清淨心。
破妄顯真
阿難因執著於「分別心」「意識心」,佛陀指出這是假心。
真心不生不滅,超越因緣,無來無去。
修行次第
經中提出「七處徵心」「十番顯見」等方法,反覆引導阿難認識心性所在。
修行須從戒定慧三學入手,特別強調「持戒」為解脫根本。
破邪顯正
《楞嚴經》特別指出「五十種陰魔」,提醒修行人可能遇到的錯誤境界,避免執著與魔境。
大悲心行
經中詳細闡述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的修行法門,成為禪宗與淨土宗的重要依據。
修行不僅是自我解脫,更要發菩提心,普度眾生。
三、修行重點
持戒為本
:戒是修行的基礎,若無清淨戒體,禪定與智慧無法成就。
返聞聞自性
:以耳根為入,返聽自心,進而入三摩地(正定)。
定慧等持
:透過止觀雙修,顯發真如,破除顛倒。
作者:
sec2100
時間:
2025-9-29 08:42
好的
作者:
sec2100
時間:
2025-9-29 09:19
修行是認出真心,不是改造自己。
作者:
sec2100
時間:
2025-9-29 09:42
六根、六陳、五毒、七情
作者:
sec2100
時間:
2025-9-29 09:44
心是真正的主人翁
作者:
sec2100
時間:
2025-9-29 09:44
不生不滅的菩提心
作者:
sec2100
時間:
2025-9-29 10:05
色界的18天
作者:
sec2100
時間:
2025-9-30 07:14
本帖最後由 sec2100 於 2025-10-1 20:02 編輯
《楞嚴經》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被譽為「首楞嚴王」,在中國佛教尤其是禪宗、天台、華嚴等宗派中影響深遠。它的內容龐雜,但若要提煉「要義」,大致可歸納如下:
明心見性:一切修行的核心在於「返觀自性」,認清本心、本性,本心本來清淨,不生不滅,名為「
真心
」。
破妄顯真:眾生顛倒認妄為真,把
六根、六塵、六識
當作自我,執著於身心世界,因而流轉生死。修行要覺察這些妄想的虛妄,回歸真心。
因地心正,果地覺圓:修行若因地心不正(執妄心修行),則果報不能證真覺。要以真心為因,才能得佛果。
二十五圓通:經中二十五位聖者各述其修行入道的法門,說明不同根性眾生皆能入道,最後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被佛陀讚為最契機、最穩當的法門。
五陰魔境:修行過程中會出現
五蘊
相應的種種境界(色、受、想、行、識),若執著或誤認為證聖,即落入魔境。必須保持正知正見,才能不迷失。
戒定慧
三學:強調清淨持戒是修定、發慧的根本。《楞嚴經》把「戒」視為解脫的第一步,沒有戒根本無法成就。
破邪顯正:經中對外道、邪見、偏差修行方法有強烈批判,指出若不返觀自性,皆不得究竟解脫。
如來藏心:指出一切眾生都有如來藏心,本具佛性,迷則隨妄流轉,悟則與佛無二。
大悲為本:
觀世音菩薩
示現耳根圓通,發起大悲心,普度眾生,顯示菩薩行的核心在「大悲心」。
究竟解脫:經典的終極目標是令眾生從根本迷惑中覺醒,親證真如自性,脫離生死輪迴,成就菩提。
要簡單記一句話:《楞嚴經》的要義就是 「
破妄歸真,持戒修定,以耳根圓通契入自性,明心見性,究竟成佛
」。
作者:
sec2100
時間:
2025-10-1 20:03
本帖最後由 sec2100 於 2025-10-1 20:26 編輯
《楞嚴經》要義十點綱要
破妄顯真:指出眾生因執著六根、六塵、六識而迷失本性,要從「妄心」回到「真心」。
見性成佛:強調人人本具清淨自性,修行的目的就是「明心見性」。
耳根圓通:觀世音菩薩以「耳根反聞」為示範,教人從聽覺入手,返聞自性,契入圓通。
七處徵心:佛陀層層追問阿難「心在何處」,揭示「心不在內外中間」,破除執著。
五陰本空:揭示色、受、想、行、識
五蘊
都是幻妄,非真實我。
六入虛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所依之境,皆如夢幻泡影,不可執著。
十番顯見:說明「見性」不隨生滅變化,是永恆不動的真心。
修行戒定慧:
強調「戒」是修行根本
,若無清淨戒律,則定慧無由生起。
五十陰魔
:警示修行中可能出現的種種魔境與偏差,提醒修行人正辨是非。
成佛之路:最終指引眾生藉由清淨自心、般若智慧,斷妄念、離顛倒,成就佛果。
作者:
sec2100
時間:
2025-10-8 20:59
本帖最後由 sec2100 於 2025-10-8 21:06 編輯
《楞嚴經》的要義在於探討生命的根本,教導眾生如何「
明心見性
」並「轉凡成聖」。 其核心是「
迴光返照
」,找到並安住於「大佛頂性>>」的清淨本心,從而根除妄想煩惱,
超越五十陰魔
>>的干擾,並以此為基礎,在人生的順逆因緣中修行,最終成就無上正覺。
核心思想與目標
明心見性,轉凡成聖: 《楞嚴經》旨在引導修行者覺醒本具的佛性,從凡夫境界提升至聖人境界。
迴光返照
,把心帶回家: 這是貫穿全經的修行方法,指將攀緣外境的心拉回內心深處,找到真實的因地,安住於「真如>>」。
找到生命根本: 經文從根本上揭示了
眾生輪迴的原因
——不明本覺真心,以及煩惱的根源,並教導如何從根本上拔除。
關鍵概念與方法
大佛頂性: 指修行者內心最根本、最清淨的性德,與大佛頂相應,即是眾生的真實本性。
二十五圓通
: 經中介紹了二十五種不同的法門,從
六根、六塵、六識、七大
等身心世界中,都可透過「返妄歸真>>」的方法,找到回歸大佛頂性的路徑。
五十陰魔>>: 在禪修過程中,修行者會面臨由心理作用產生的五陰妄想干擾,即
五十陰魔
。 經文詳細剖析了這些魔境,並教導如何安住於真如,不為魔所轉,才能真正開悟。
臨終正念: 「首楞嚴王三昧」的目標是達到臨終時的清醒與正念,為成就無上菩提打下堅實基礎。
修行的路徑
理觀與事修:
修行應當結合內心的觀照(理觀)和實際的修學(事修
),兩者相互運用,才能有效遠離顛倒妄想。
安住真如: 當安住於真如時,人生中的一切順逆境緣都能成為修行助緣,幫助我們「
借假修真
>>」,開顯自性本具的福德智慧。
斷除妄想: 透過「
不迷不取不動
」的方法,銷除內心的妄想,才能清淨六根,逐步超越五十五個菩薩階位,進入如來的妙莊嚴海
作者:
sec2100
時間:
2025-10-8 21:05
二十五圓通
https://www.geo.twmail.org/guoyu/lyxc-05.html#ch09
歡迎光臨 Optionshare 選擇幫 (http://optionshare.tw/)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