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onshare 選擇幫

標題: AI產業的循環投資、過度投資以及泡沫 [打印本頁]

作者: sec2100    時間: 昨天 16:41
標題: AI產業的循環投資、過度投資以及泡沫
本帖最後由 sec2100 於 2025-11-8 16:51 編輯

英偉達向 OpenAI 投資最多 1000 億美元,OpenAI 隨即用這筆資金購買數百萬塊英偉達 GPU 來建設數據中心。AMD 允許 OpenAI 以 0.01 美元的價格購買最多 1.6 億股 AMD 股份(約 10% 股權),條件是 OpenAI 需要採購 GPU——實際上是讓 OpenAI 用 AMD 自己的股票來支付巨額芯片賬單。

AI 交易網絡的另一個交匯點是英偉達:英偉達投資 OpenAI 和雲基礎設施公司 CoreWeave,讓它們有更多錢買自己的芯片。而 CoreWeave 最大的客戶是$微軟 (MSFT.US)$,而微軟既是 OpenAI 的投資者,也自己從英偉達購買芯片。OpenAI 也是 CoreWeave 的客戶和股東,在該公司 IPO 前對其做了 3.5 億美元的股權投資。


作者: sec2100    時間: 昨天 16:43
https://news.futunn.com/hk/post/ ... et=1757243441773274
作者: sec2100    時間: 昨天 16:46
兩家公司的目的清晰可見,得讓大家同坐一條船,繼續加大燒錢力度。如果不計入能源成本,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估算 2025 年至 2028 年全球新建數據中心累計投資額將達到 2.9 萬億美元。但現在 AI 企業每年從這項技術獲得的總收入僅爲 500 億美元。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發現,95% 的企業在生成式 AI 領域的投資回報率爲零。
作者: sec2100    時間: 昨天 16:51
據《金融時報》統計,美國風險投資機構今年在 AI 上投入達到 1600 億美元,全年預計超過 2000 億美元。而在 2000 年,風投只向互聯網公司投資了 105 億美元(通脹調整後約 200 億美元,相當於當前的 1/10)。
作者: sec2100    時間: 昨天 16:52
這些投資大部分投資流向了 10 家 AI 公司—— OpenAI、Anthropic、xAI、Perplexity、Anysphere、Scale AI、Safe Superintelligence、Thinking Machines Lab、Figure AI、Databricks。它們的估值合起來達 1 萬億美元,但還沒有創造出任何顯著的收益。其中,OpenAI 的估值已達 5000 億美元,但它上半年的營收只有 43 億美元(已超去年全年)、淨虧損達到 135 億美元。
作者: sec2100    時間: 昨天 16:55
這包括資本的規模、時間和配置方式。例如從 1844 年到 1847 年,鐵路投資佔英國 GDP 的比例從 5% 飆升至 13%。當泡沫破滅時,投資額驟降一半,英國失業率隨之翻倍。鐵路狂潮雖遲遲未能盈利,卻爲英國鐵路網絡奠定基礎。反例是 1980 年代日本電子企業的大量資本支出,最終未能起到任何作用。
作者: sec2100    時間: 昨天 16:58
1840 年代英國鐵路投資曾佔英國 GDP 的 15%~20%。現在美國 AI 投資只佔美國 GDP 的 3%~4%,但未來數據中心和基礎設施的建設將會大大推高佔比。這將積累風險。

大部分資本投入了會快速貶值的資產。互聯網泡沫時期修建的光纖電纜可以用十年以上,但英偉達的芯片過時速度要快得多。

《經濟學人》估算,美國科技企業資產的平均壽命僅爲 9 年。對沖基金經理庫柏曼(Harris Kupperman)的說法更悲觀:數據中心設備折舊週期更接近 3 到 5 年。其中,芯片佔總資本約 50%、建築成本佔約 20%、機架與製冷系統佔約 30%。
作者: sec2100    時間: 昨天 16:59
目前大部分 AI 投資源於大型科技公司用主業賺的錢。這部分錢相對透明與健康,但風險來自債務投資者、養老金計劃等。如果 AI 泡沫破滅、價值歸零,這些投資者會遭受損失。如果未來發展到 AI 投資和銀行等金融系統直接相關,那麼泡沫破滅的後果也就越嚴重。

《經濟學人》根據上述維度估算,潛在的 AI 泡沫破滅僅次於 19 世紀 3 次鐵路崩盤後的結果。這個分析框架不只適用於美國,也不只適用於 AI 領域。
作者: sec2100    時間: 昨天 17:00
誰承擔損失的另一面是誰收穫利益。2022 年 11 月 ChatGPT 發佈以來,美國股市市值增長超過 20 萬億美元,英偉達等十家受益於 AI 的公司佔全部增長額的 50% 以上。今年以來,西方三分之一的風投資金都流向了 AI 初創公司,而流向 AI 初創公司的錢又集中於 OpenAI 等十家。

按照目前 AI 依賴規模化和集中度的技術特性,未來的收益可能仍然集中於少數組織。又因爲現在 AI 的發展方向是傾向替代人,而非產生新的價值,可能使得多數人最後無法從中受益。從相對角度,多數組織和個人的利益也將受損。
作者: sec2100    時間: 昨天 17:01
最近,兩位專家對技術發展未來提出了新的質疑,加深了對泡沫破滅的憂慮。$特斯拉 (TSLA.US)$前自動駕駛負責人、OpenAI 聯合創始人安德烈·卡帕斯(Andrej Karpathy)稱,AGI 實現至少需要 10 年,強化學習非常糟糕。圖靈獎得主、強化學習之父理查德·薩頓(Richard Sutton)則認爲大語言模型路線行不通,缺乏與真實世界互動,不可能通向 AGI。
作者: sec2100    時間: 昨天 17:02
本帖最後由 sec2100 於 2025-11-8 17:08 編輯

但今年 9 月,OpenAI 和甲骨文達成價值 3000 億美元的合作,雙方將建設 4.5GW 的 AI 算力(相當於半個紐約市),以訓練和部署 AI 模型。這是迄今最大規模的雲計算訂單,讓甲骨文股價單日暴漲超過 42%。
今年 6 月,OpenAI 獲得美國國防部一份價值 2 億美元的合同,將爲其開發 AI,以應對作戰和機構管理領域的國家安全挑戰。OpenAI、甲骨文和軟銀高達 5000 億美元的 AI 基建計劃 「星際之門」,是特朗普在白宮宣佈的。硅谷新進的熱門公司,300 億美元估值的 Anduril 更是直接研發 AI 輔助的無人機作戰系統。


一週後,納德拉宣佈投建 「世界上最強大的 AI 數據中心」,並在討論向 OpenAI 提供額外的算力。他不得不加大了對 AI 的押注。「害怕錯過」(FOMO)是普遍心態。





歡迎光臨 Optionshare 選擇幫 (http://optionshare.tw/)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