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onshare 選擇幫

標題: 選擇權的眉眉角角 [打印本頁]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0-11-16 11:29
標題: 選擇權的眉眉角角
本帖最後由 EntrepreneurOPs 於 2020-12-30 08:22 編輯

前情提要: (賣方為主思考)11/13(五)的留倉狀況如下幾圖
1. 調整累計損益
[attach]5159[/attach]
2. 留倉
[attach]5160[/attach]
3. 到期累計損益圖
[attach]5161[/attach]

調整: 11/16(一)開盤後的調整 --- 加多單組合 BC 13250 + SC 13450

思考: 加多單的方法雖多如牛毛
1. 時序已經進入周選的後半(6個交易的後3個交易日), 各契約的權利金收斂得也差不多了, 當買方比賣方有優勢, 因此SP的加多法可先全部捨去

2. 考量到流動性和結算盈虧的清楚歸屬, 選擇近月(11月選)

3. 失去紀律的主要原因 https://individual-trader.blogspot.com/2020/10/blog-post_30.html 文章裡說了: 策略的貫徹取決於執行時的心理, 人性幾乎都是趨利避損, 下單的心態是很矛盾地前怕狼後怕虎, 也就是不追多怕一直漲上去, 追多過後又怕跌下來遭到反噬, 檢視我建議的組合(BC 13250 + SC 13450), 加入這種多單後的效果(到期損益圖), 漲上去比不加多時可增加不少獲益, 若不漲反跌的話, 還可以賺更多. 這樣單子不就毫無猶疑地下出去了嗎? 不用違反人性, 不用像收費老師說的要煉心, 徹底做到該多即多 & 該空就空, 沒啥煎熬心情

4. 留倉已有SC 13250, 做此種加多組合的BC買方, 不就剛好認賠原先在手的SC 13250? 符合操作原理

5. 看我下面附圖的實單細目時間, 當時的11月期指點數在13450附近, 此種加多組合的另一腳SC賣方, 會賣在價平附近, 收到最多的時間價值. 亦符合操作原理



調整後結果:
1. 交易明細
[attach]5162[/attach]
2. 到期累計損益圖
[attach]5163[/attach]
3. 調整後留倉
[attach]5164[/attach]

作者: sec2100    時間: 2020-11-16 13:52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0-11-17 08:25
不少人操作期權有個壞習慣 --- 佔小便宜(比較有肉), 喜歡漲起來賣買權, 跌下去賣賣權; 尤其最近的瘋漲, 看到有人受不了誘惑去做了大量的SC 13700, 檢視目前用的交易系統訊號, 自從11/3顯示要改做多以來, 沒有出現強烈的轉弱訊號過, 因此大原則上只能順勢做多! 並不是說這種佔便宜的方式一定不會成功, 重點是勢頭不在你這邊的時候, 類似部位很容易受迫, 讓你緊張睡不好(昨晚SC 137漲超過兩倍), 戕害心靈而得不償失啊
[attach]5166[/attach]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0-11-18 08:31
本帖最後由 EntrepreneurOPs 於 2020-11-18 08:45 編輯

出處: https://www.pionline.com/interactive/largest-hedge-fund-managers-2020
資料統計到 2020年的上半年 6/30
[attach]5168[/attach]

1. 管理資產最大 橋水 (systematic diversification) -25%
2. 量化交易宗師 文藝復興科技 (big data) 2.9%
7. 高頻交易巨擘 Two Sigma (AI)  -9.5%
11. 程式交易龍頭 AQR (style rotating) -47%

管你用什麼偉大的技術 (systematic diversification, big data, AI, style rotating), 員工是什麼天才, 幾乎是全部躺平! 各位在做期權的朋友, 如果沒有賺到錢, 也不用太氣餒了!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0-11-23 14:34
本帖最後由 EntrepreneurOPs 於 2020-11-23 15:18 編輯

2020/11/23
相關係數低的分散策略會使總獲利降低, 但會帶來較穩定的資產曲線(equity curve)變化; 結合多個策略一起同時運作, 便可達到索羅斯主張的面進面出管理法
http://individual-trader.blogspot.com/2019/03/blog-post.html
原本預計本週開始在部落貼買方實單, 但考量到一直以來都是PO賣方思考為主的單, 怕大家一時轉不過來, 改選擇一個會根據VIX漲跌變化, 且買賣兩方兼做的策略

操作標的: 選擇權 買方 + 賣方 (不做價差)
買賣依據: 波動率(VIX) + 指數 判斷
交易時間: 只做日盤 + 不理會無現貨支持的夜盤波動
日內當沖: No! (留倉 + 迎接隔日跳空)
時間框架: 5分K看日線趨勢 + 1分K做交易微調
部位管理: 面進點出 + 變形式平賭(dynamic martingale)

10:00
今天剛開盤的VIX還沒有明顯上揚, 因此以SP為主, 但9點半左右, 1分K系統顯示該反做買方了(再有漲升訊號的話, 不是SP而要改做BC), 是故把所有SP獲利入袋, 如果後續沒有漲升訊號, 做不成BC就變成了當沖

10:31
VIX瞬息萬變, 若有買多訊號又重回該做SP的懷抱了

11:20
1分K系統有出多訊就給它SP做回去

14:13
1分K最後做回8口SP
[attach]5184[/attach]

[attach]5185[/attach]

[attach]5186[/attach]

[attach]5187[/attach]


作者: sec2100    時間: 2020-11-23 17:39
EntrepreneurOPs 發表於 2020-11-23 14:34
2020/11/23相關係數低的分散策略會使總獲利降低, 但會帶來較穩定的資產曲線(equity curve)變化; 結合多個策 ...

這文章中間的眉眉角角方方面面真的很豐富。
作者: sec2100    時間: 2020-11-23 17:45
「不理會無現貨支持的夜盤波動」倒是相當玄妙。
作者: sec2100    時間: 2020-11-23 21:23
EntrepreneurOPs 發表於 2020-11-23 14:34
2020/11/23相關係數低的分散策略會使總獲利降低, 但會帶來較穩定的資產曲線(equity curve)變化; 結合多個策 ...

最下面的圖很美,multi-dimension
作者: sec2100    時間: 2020-11-23 21:24
EntrepreneurOPs 發表於 2020-11-17 08:25
不少人操作期權有個壞習慣 --- 佔小便宜(比較有肉), 喜歡漲起來賣買權, 跌下去賣賣權; 尤其最近的瘋漲, 看 ...

也是啦。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0-11-27 11:42
本帖最後由 EntrepreneurOPs 於 2020-11-27 14:29 編輯

多策略的管理

本格一向推崇的是多策略並行法, 相關係數低的分散策略雖然會使總獲利降低, 但會帶來較穩定的整體淨值曲線(total equity curve)變化, 這樣也能平穩到交易者的心態, 回過頭來可令多策略更有紀律地施行; 舊文也多次提過操作成功最重要的不是啥偉大的技術或指標, 完全取決於執行者的心態而已

當我們像策略與員工裡面講的 --- 已經開發出各種不同特性的策略員工後, 當老闆的我們就必須面對如何管理好員工的問題, 而資金加權(獎勵或懲罰)的動態最佳分配是最被推薦的; 其邏輯和我們一般上班族的工作表現獎懲一樣, 表現好的員工分配給他較多的資金當獎勵, 相對表現差的員工只能降薪(配少資金或乾脆解雇)懲戒! 但我們要問的是評核的標準是什麼? 前段提到的整體資產曲線(total equity curve), 其實是由多個策略自己個別的淨值曲線(equity curve)加總而成, 老闆要根據每個策略的表現(淨值曲線, equity curve)做獎懲, 就是去 trade equity curve (不要只會 trade K線, 邏輯是一樣的)

落實到實例上, 比如我們可以去做某A策略它的equity curve的10日和20日平均線, 當某A策略equity curve大於20日平均線時, 我們分配給它10分之1的總資金; 當equity curve又大於10日平均線時, 我們再多加分配給它10分之1的總資金(此時已經佔了10分之2總資金了); 以此類推, 當某A策略equity curve小於20日平均線時, 我們將這個A策略下架, 不給它任何資金(上線)跑了, 等它的equity curve是否回歸到大於20日平均線時再說

當然舉例的管理邏輯很粗糙, 有人更進一步地把equity curve做包寧傑區間帶(Bollinger Bands)管理的, 這都看各自交易者的創意, 當然也可以去做回測看效果! 至於我們這種早將判斷趨勢轉折寫成程式模組的人, 把equity curve當成指數報價直接套用進去, 讓既有的程式模組來判斷各自策略的equity curve是否發生轉折, 就會得到 -1 (下架) 與 + 1 (上架) 的結果, 其他所謂的資金加權或加碼不過是少許的變形而已






作者: sec2100    時間: 2020-11-27 12:31
EntrepreneurOPs 發表於 2020-11-27 11:42
多策略的管理

本格一向推崇的是多策略並行法, 相關係數低的分散策略雖然會使總獲利降低, 但會帶來較穩定的 ...

感覺自營家頗有大獎章基金的管理能力,不過,你的員工如果會自己學習,自行決定上架或下架,員工自行加碼或減碼,員工自己做風控,在員工和員工之間自行找報酬率和風險關連,而非老闆各別評鑑,就更有趣了。

網飛的員工每個都要很有生產力,我想每個策略也是如此,不好就下架。好現實喲!但策略和策略之間的相關性,就這點而言,比管理網飛的員工更複雜。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0-11-29 10:29
本帖最後由 EntrepreneurOPs 於 2020-12-1 10:01 編輯

AI 人工智慧在交易上的可行與不可行

根據姜林教授 在 程式交易的新境界 文章裡, 對交易策略的開發有以下分類 ---

1. 模式導向(model driven): 有明確邏輯, 可以量化、程式化、經科學驗證的模型,不管邏輯源自於技術、基本、籌碼或總經分析, 而以此產生的量化策略稱之; 主要是市場邏輯的演繹

2. 資料導向(data driven): 來自於對市場數據的歸納分析, 不同於第一種模式導向有演繹的邏輯, 很多時候連策略開發者, 自己也不知其交易規則是什麼

3. 演化導向(evolution driven): 透過電腦環境的市場複製與投資人行為模擬,找出市場在參與者共同互動、演化、學習後的可能發展,此種基於市場競局本質,從市場演化軌跡模擬建構的策略稱之

在交易上應用AI人工智慧技術, 無疑是屬於第二類(資料導向)的, 主要概念是利用演算法試圖找資料裡面的pattern, 最後根據pattern來做交易決策. 演算法有多種手段(ex: 分群, 多維度... etc.)去檢視資料後得到的結論, 常常是人類所不能理解或很無厘頭的(你有能力理解一份資料用3維度來解釋就算很厲害了, 5維度? 10維度呢?), 也像量化交易宗師(西蒙斯)開的文藝復興科技公司說: 有些買賣決策根據是沒來由的(但資料分析上就是很準), 對於AI交易方面我曾經為文寫過 現階段AI或理財機器人以行銷為多, 文章的重點是AI夠不夠能力應付交易世界, 完全取決於訓練資料的準備, 很仰賴找到夠格的domain expert而致使資料品質風險太大, 再加上它以資料導出規則, 沒發生過的事件便沒資料去訓練AI, 會使得未來無經驗的事件發生時, AI可能會不知所措, 或者本就是無厘頭的決策會讓人類傻眼, 更不知黑天鵝發生時可不可以信賴

Van K. Tharp說過: 交易是在交易你的信念! 我信念上還是認為交易的執行者是人類, 有合理邏輯演繹與推導的第一類模式導向(model driven)策略開發法, 在緊張時刻較能讓人類去信賴而願意遵循地去執行; AI近幾年因為人云亦云地很夯, 或許能在99%的時間裡讓你游刃有餘(有過AI經驗的會知道策略的績效常常沒有行銷話術說得), 但在關鍵時刻的無能, 在真金白銀的世界裡我真的會怕, 怕無厘頭的決策出現致命的缺陷而破產; 至於第三種演化導向, 明顯可知人類賽局有完全理解? 人類行為多變致使模擬的完整性? 個體心態與集體行為的差異? 市場環境真的能複製和演化推導? 變數實在太多, 而且都在萌芽階段...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0-12-3 14:26
賣方操作就是 --- 隨著指數報價或波動率不斷地在變化的同時, 在期望值為正的前提下, 進行一連串 [價格對焦] 的過程

把到期損益圖0軸之上的區域當成鏡頭的視界, 視界的寬窄高低大小便是您的主要考量, 而考量的決定在於是否符合 --- 3項具有理論優勢的檢驗標準
1. 對數常態分配概型 2. 風險與報酬比率 3. 視需求來架構整體組合 (不要排斥商品 ex: 價內賣出, 指數期貨...等)

不要排斥有裸賣的部分, 更不要排斥遇險時該做的價差. 重點是做好管理, 而不是排斥風險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0-12-8 14:32
一般學校學的科目通常是正向地教我們怎麼做. 如何解題才是正確的; 而交易正好相反, 常常反向地告訴我們哪些事情絕對不能做, 然後給它個高尚名稱 -- 紀律! 若要問到怎麼做才能像學科一樣肯定是正確的? 頂多得到一些打高空的教條與原則, 欠缺可操作性不說, 還不保證會賺錢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0-12-10 16:40
交易某些時候和數學一樣, 好像有客觀正確的解答; 但發表分數時又很不一樣, 數學答案錯立刻得不到分數, 交易策略錯誤卻很可能得到分數, 運氣好時甚至是大大地得分! 而交易策略就算正確, 在運氣差的時候, 也會賠些小錢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0-12-15 15:01
本帖最後由 EntrepreneurOPs 於 2020-12-15 15:03 編輯

賣方一定要做價差嗎? 裸賣不行嗎? 0206事件發生時很可怕嗎?
其實一切都是 [口數] 的問題!
自己的總資金能做的安全數量是多少? 控制好的話, 沒有什麼一定不能做的
當一個人沒法做好總量管制的時候, 講究紀律什麼的...都是自我安慰而已!
作者: sec2100    時間: 2020-12-18 08:18
EntrepreneurOPs 發表於 2020-12-15 15:01
賣方一定要做價差嗎? 裸賣不行嗎? 0206事件發生時很可怕嗎?
其實一切都是 [口數] 的問題!
自己的總資金能 ...

我補充一下:

口數多,即使做價差,也絕對做不好。不過,在一定的口數下,有價差保護,是必要的,特別是Put的這一頭。covered put/ cash secured put定義上就是用保證金當全部擔保,例如 10000點的價平賣一口Put,準備50萬,這種人就真的不用做價差嗎? 倒也未必喔,可以思考一下。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0-12-18 08:57
本帖最後由 EntrepreneurOPs 於 2020-12-21 09:56 編輯

價差只有當VIX在多頭的時候(i.e. 相對適合當買方的時候), 在Puts那單邊有積極建立的必要性; 或是自己在手裸露部位受迫又不適合停損的時候, 才有建立價差的需要

裸露部位哪裡是一廂情願地用covered put/ cash secured put去思考? 客觀的資金控管觀念要重建了! 絕對不必1口去準備危言聳聽的50萬! 買賣權同時雙漲停的最誇張行情, 如0206事件那天1口10萬也夠了, 2009年4月底的兩根漲停也是不用, 更不用說平時市場穩定的時候資金準備更低, 因為我全部親身經歷過, 當時都有裸賣的部位, 從來也不知道接 margin call 是什麼感覺(只有日盛亂來誤發過1次給我, 營業員說可以截圖當紀念), 最終也是獲利出場(雖然不大, 我的獲利全職10幾年來從來沒有大過 哈哈). 只要做好資金安全性的規劃與管理(包含流動性), 即使有裸賣部位, 甚至可以和我一樣常不去管沒現貨支持的夜盤波動 (操作的目的是過上更好更自在的生活, 睡個好覺是基本吧)

不要排斥有裸賣的部分, 更不要排斥遇險時該做的價差. 重點是做好管理, 而不是排斥風險. 建立賣方部位的同時去架構價差, 猶如有人採用資金下跌5%的方法去停損; 而我一直在使用的視情況動態地加建價差, 就好像另外某些人, 是採用突破支撐或壓力時才開始去做停損一般, 誰好誰壞因為沒驗證過, 應該不一定吧? 端看您的信念是什麼! Van K. Tharp我最認同的話 --- 操作是在交易你的信念!

做了價差還要半夜4點起床關心行情, 難道這種方式會比較好? 希望劉律師不要亂入去扭曲別人的原意, 用補充的名義說自己的意見真的很不好, 在自己文裡去主張自己的意見就好. 麻煩您像我賦予尊重一樣, 不管如何地不認同您的意見, 也不會過版去做什麼 [補充]!!!
[attach]5213[/attach]


作者: ant1964    時間: 2020-12-21 09:18
EntrepreneurOPs 發表於 2020-12-18 08:57
價差只有當VIX在多頭的時候(i.e. 相對適合當買方的時候), 在Puts那單邊有積極建立的必要性; 或是自己在手裸 ...

這一篇將價差及裸賣寫得很好-----做好管理,不要排斥風險,尤其是本人最喜歡的交易者,索普說的話--交易是在交易您的信念

萬千世界中,每個人的信念都不一樣.以前很排斥階級及門當戶對的觀念,交易選擇權後,慢慢懂了(原來自己是聰明無智慧的人)相同的階級,才會有相同的觀念及做法.
說實在的,要說服他人是很困難的事--如同跟定存者或股票投資者,講選擇權是很好的商品,他們根本也不會相信

本人使用價內或價平價差,能讓我安心,可以不必理會大盤(含夜盤)的震盪,再憑藉相當數量的順勢價外裸賣來獲利---就是順我的性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0-12-21 09:40
本帖最後由 EntrepreneurOPs 於 2020-12-22 10:59 編輯
ant1964 發表於 2020-12-21 09:18
這一篇將價差及裸賣寫得很好-----做好管理,不要排斥風險,尤其是本人最喜歡的交易者,索普說的話--交易是在 ...

佩服蟻大! 切實掌握了動態式價差, 以及順性交易的精隨, 而且能不囿於價內, 價平或價外做布局, 達到不理會大盤的震盪
相同的階級,才會有相同的觀念及做法 --- 是的! 我是寫給那些還沒被固定觀念形塑的人, 沒想去說服什麼別人(我又不像收費老師可以得到好處), 希望一些人不要亂了版面, 儘可以像我一樣, 開自己的文說自己的話, 反正信者恆信, 不信者恆不信

我絕對不想和會故意攀誣的人爭辯或討論. 詳見連結第19#樓處
http://www.optionshare.tw/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485&extra=&page=2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0-12-21 09:50
本帖最後由 EntrepreneurOPs 於 2020-12-23 11:32 編輯

前一則回應我們談了 [不一定] 要做的價差, 這裡我們改說兩件 [一定] 的事情. 請先參閱以下:

1. 成功的操作方法來自於實戰經驗??? --- 經過蒙地卡羅模擬(Monte Carlo simulation)可以清楚了解到, 即使用完全一模一樣的操作方法, 運氣仍然占了成功的很大成分
2. 還在用石器時代的武器作戰嗎? --- 紅字部分的重點: 想把電腦模型推估的長期結果用在短期交易上, 單算一次會不會成功? 這和運氣有絕大關係!
3. 0206事件的感想 --- 自覺市場有太多不確定性, 運氣可能是長期賺錢與否的很關鍵要素, 這種釣魚單業力太重, 我真的不敢去賺

清代李汝珍的《鏡花緣》說: [盡人事以聽天命], 我們該窮盡一切科學與客觀在交易技術上(ex: 模型, 資金管理,...等), 但結果的呈現最終仍屬於運氣的範疇! 對於這似乎不可控的 [運氣], 其實人類依舊可以有兩個方向去努力. 上面第3點所提過的 [不做釣魚單] 就是一種可行的努力!

我知道有些人平常是沒在進行釣魚活動, 但看到例如0206此類獵殺機會卻也沒放過, 也一起鑽空子去賣漲停價給0206受害者補一刀的某些人, 好意思大義凜然地批評相關單位的缺失, 義正詞嚴地到處發言? 竟然還敢感嘆期權投機路走來坎坷與跌跌撞撞, 建議他們 [一定] [不做釣魚單] 或許可以消極地去避免這類業力迴向吧! 另外在積極面上, 我們 [一定] 要持續地行善積福, 個人長期捐款在聯合勸募, 我不會假裝我多有愛心, 只是這種很方便的行善方式(捐款)或許能積極地改善運氣!
[attach]5212[/attach]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0-12-25 06:25
我們要當的是trend follower而不是predictor, 等事情真的發生後再追多或追空都來得及, 如果有來不及的狀況, 那是自己的管理沒做好! http://individual-trader.blogspot.com/2015/11/blog-post.html

紅樓夢裡面說: 機關算盡誤了卿卿性命; 計較到了一定程度即可! 重點是保有 [永遠] 可以調整的餘裕! 這個重點我才會真的去計較! 因為如果錯了再無限調整就好, 根本沒差啊!  至於其他順性隨便做都好. 心中不要有多或空的定見, 更不要有指數大小多寡的錨定效應, 最好是隨大盤一起同時呼吸起伏; 就像摸狗一般, 順著毛去摸, 比較不會被咬啊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0-12-28 14:29
本帖最後由 EntrepreneurOPs 於 2020-12-30 08:19 編輯

最近試了幾種不同的選擇權抵補(hedge)方法, 實測結論還是回到賣出最好用(但最好同時加買保險做價差), 尤其對交易心理的幫助更大
http://www.optionshare.tw/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485&extra=
http://www.optionshare.tw/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216&extra=
http://www.optionshare.tw/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210&extra=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0-12-30 10:08
本帖最後由 EntrepreneurOPs 於 2020-12-30 10:22 編輯

曾經在下面連結裡的古文寫過: 多空的判斷方法有粉多, 基本分析 & 技術分析不會比較高明, 籌碼分析甚至紫薇分析不見得會比較差, 說到底都會有不準的時候, 畢竟大家都不是神人級的, 選擇自己相信的那一派, 切實照著做都好! 我們要的只是一致性的進退有據而已!
https://individual-trader.blogspot.com/2013/09/blog-post_3042.html

在各種手法裡面, 最不喜歡的就是籌碼分析, 當然其他方法真的也沒比較高明; 但總覺得籌碼分析是能影響盤勢的人做的戲, 真真假假難以分辨之外, 反叛的我會有一種不想當戲迷的衝動; 因此特別無法理解有人會因為跨年演唱有喜歡的歌手去漏夜排隊, 戲迷或粉絲於我來說皆是不理性的名詞代稱

最近幾天自營商的籌碼有偏空布局的現象, 看到有分析師說週選會壓低結算, 覺得因果關係如果有這麼簡單就發大財了, 您很簡單地可以去檢驗看看, 當大戶籌碼偏空布局的時候, 一定會壓低結算嗎? 全職操作10幾年來, 看到相反地去拉高的例子也不少! 我的態度一如既往 --- 我們要當的是follower(追循)而不是predictor(預測), 等事情真的發生後再追多或追空都來得及, 如果有來不及的狀況, 那是自己的管理沒做好!
http://individual-trader.blogspot.com/2015/11/blog-post.html

回到實際操作面上來看, 附圖藍線的VIX持續在低檔 - 1 附近, 和籌碼預測的相反是偏多, 指數早盤也一直在上攻, 交易您所見的而不是您所想的, 錯了再調整即可
[attach]5218[/attach]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0-12-31 10:36
本帖最後由 EntrepreneurOPs 於 2020-12-31 11:07 編輯

歲末年終經驗大放送, 今天我們來談談利用TradeBook做hedge的技巧

每個正統訓練下的交易員, 應該都有自己的TradeBook, 它記錄著在手的部位狀況, 且有即時的資料餵入更新, 動態地持續不停地顯示著目前這一刻的留倉相關資訊, 甚且還可以做各種情境模擬, 不同視角切換去評估哪一種調整在當下更為有利, 最後做成決策並下單出去. 造市商或自營商可能派給公版TradeBook給交易員, 我的TradeBook是自己用VBA寫的, 專職操作這10幾年來, 一直改版加強功能, 現在似乎該有的都具備了

台灣期交所提供的選擇權評價公式, 告訴我們標的指數(underlying)應該採用現貨價格, 實務上因為選擇權價格跟著期貨指數在跑, 除非臨近結算才會採用現貨去做理論價計算, 所以能任意切換underlying(期貨/現貨指數)做比較, 也是TradeBook必備功能

之前有貼過My Guidelines for Trading Options 裡面的第4點 & 第10點和第11點, 要達到目的是設法讓調整後的方向盡量成中性(delta neutral). 兩個附圖的underlying都是用期指的情況下, 附圖1的delta是正的1.36, 是否過偏要去考慮留倉SP 13400的理論價已經降到1附近, 將沒啥時間價值契約去視而不見的附圖2, 顯示它的delta乃負的0.63; 有無包含時間價值低的兩個觀點, 觀察留倉是一正一負的, 似乎很呈現中性啊! 若再把underlying切換到現貨指數的第3種觀點, delta更是在0的附近, 因此可以斷言這種調整後的留倉很是delta neutral了

上一段所述即是TradeBook裡面的一種調整前的情境模擬功能, 當您真的滿意調整模擬的留倉狀況時, 便可以按下單鍵去完成您要的這種調整後留倉. 沒有此類TradeBook工具的人, 做交易的時候, 最好也要利用以上的概念方法, 手動完成調整前的模擬後再下單
[attach]5219[/attach]

[attach]5220[/attach]


作者: sec2100    時間: 2021-1-2 21:42
EntrepreneurOPs 發表於 2020-12-31 10:36
歲末年終經驗大放送, 今天我們來談談利用TradeBook做hedge的技巧
每個正統訓練下的交易員, 應該都有自己的T ...

字很大,觀念很清楚。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1-1-4 14:32
您知道故意讓資金不夠有效率去運用, 也是資金控管的一種 [心理] 方法嗎? 每個人的條件(個性. 資金...等)不同, 應該針對各別特性去開發出專屬的不同方法

賺賠比在計算的時候, 嚴格來說應該要沒有裸賣的部分才可; 當擁有裸賣部位還硬要去算的時候, 或許用每個契約履行的機率(i.e. delta), 取八二法則下, 到期盈虧結構圖中的80%的分配區間, 用這區間裡面的獲利最大值, 去除以這區間裡面的虧損最大值, 搞不好也是差可擬吧?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1-1-5 11:06
本帖最後由 EntrepreneurOPs 於 2021-1-9 16:40 編輯

VIX持續在多頭狀態時, 即便仍在上漲架構中, 也應該加多點買方思維, 最好把下方保險買足, 也可把抵補的價內BC改成更多口的價外BC來應變

圖示:
B: 加碼買方, S: 加碼賣方, 點: 多單1碼, 點: 空單1碼
[attach]5227[/attach]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1-1-6 10:48
本帖最後由 EntrepreneurOPs 於 2021-1-6 10:50 編輯

賣方是以大賺小的生意(ex: 開保險公司), 做好風險管理後(VIX變大代表出險機率高, 必須用買方再保出去), 不管什麼樣的盤(大漲. 大跌. 盤整), 做好資金控制便可穩定獲利. 開保險公司當然本金要厚一點啊! 就是PPT鄉民所謂的 --- 本多終勝!!!

隨著指數的上升, VIX卻不降反升, 多頭不能過度樂觀; 但絕對不是去做空, 明明指數在上漲, 哪有逆短勢去空的道理?

賣方為主策略的重點思考, 就是隨時監控在手每個契約的健康度(風險的履約機率), 然後加做反向抵補或買方的再保動作, 以及視 [到期日] & [可用資金] & [指數的發展] 三者, 有邏輯地去做加減碼而已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1-1-6 21:50
本帖最後由 EntrepreneurOPs 於 2021-2-4 08:37 編輯

貪婪和恐懼不是靠克服的, 紀律的達成不是靠修持的
是花很多時間洞悉自己後, 針對自己的特點來量身訂做嚴謹的操作機制來互卡
洞悉市場相對之下, 來得次要很多

了解自己後去發展出來的專屬機制, 會使得貪婪被節制, 讓恐懼無由發生(裸賣也不怕), 最終紀律 [被迫] [不得不] 自動維持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1-1-10 13:01
本帖最後由 EntrepreneurOPs 於 2021-1-10 13:29 編輯

在波動度大的市場上, 有裸賣部位的調整, 容易因為掌握不了波動變化的幅度, 以及裸露致使心裡害怕的過度調整, 最終導致不如預期的結果

若從部位風險 & 操作心態的角度考量, 純買 + 價差 也是種很好的留倉策略之一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1-1-11 14:42
當近月策略暫時窮盡方法也討不了便宜時, 不妨先用買方來封閉上漲和下跌的整體風險, 等待指數或許能在幾天內發展成更好的調整契機; 而當近月尚未有入市機會的情況下, 暫時先爰用次月來代打, 也是另一種操作選擇, 只是要注意好盈虧的歸屬
作者: sec2100    時間: 2021-1-11 14:58
EntrepreneurOPs 發表於 2021-1-11 14:42
當近月策略暫時窮盡方法也討不了便宜時, 不妨先用買方來封閉上漲和下跌的整體風險, 等待指數或許能在幾天內 ...

what you said is what i was implementing in the last few months.

well taken.

we are good, haha.
作者: sec2100    時間: 2021-1-11 14:59
EntrepreneurOPs 發表於 2021-1-11 14:42
當近月策略暫時窮盡方法也討不了便宜時, 不妨先用買方來封閉上漲和下跌的整體風險, 等待指數或許能在幾天內 ...

這些戰術非常實用。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1-1-14 08:32
本帖最後由 EntrepreneurOPs 於 2021-1-14 10:03 編輯

先用買方封牌, 等待更好的入市契機, 就是一種留得青山以徐圖的好方法. 當近月有入市機會的時候, 要立刻把握重返戰場, 並且一併把代打的部位卸任, 以免起了盈虧遞延之心; 清楚了損益歸屬後, 方能專心以謀近月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1-1-19 08:42
選擇權這種非線性商品的賣方特性 --- 錯的部位有加碼作用, 而對的部位卻有減碼作用, 天生違反贏衝輸縮的操作原則! 反思一下, 純當買方或做多空頭價差組合, 會不會對絕大多數交易人是相對好一點的選擇 ?

操作時心理狀況最重要, 尤其是輸錢時的心理狀態, 可否持續堅持施行策略取決於心理, 因此找到一個歡迎輸錢的策略很重要!!! 價平.價內.價外 各有擅場 & 自有優缺, 沒有絕對的好壞, 不然市場上會有必賺的? 或必賠的? 因此去充分了解各別的特性, 以及適用的時機, 全數皆備而不偏廢會比較好!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1-1-26 09:44
沒有時間看盤的上班族, 想要理財其實首選是無腦的指數型ETF; 若硬要操作期權的話, 有個還可以的日線級買賣系統(如附圖), 賣方做價差且單邊, 再採用類似MOC的下單法, 只在現貨底定的收盤後15分鐘內做動作, 完全忽略沒現貨支持的夜盤波動, 收益應該也會很不錯!
[attach]5234[/attach]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1-1-29 12:06
本帖最後由 EntrepreneurOPs 於 2021-1-31 12:50 編輯

對於買賣操作商品, 我喜歡有所依據, 即便是道理不通的原因也好, 牽強附會也罷, 總是希望有個安慰自己的緣由

以前提過:
如果您拜訪過這個網址 https://info512.taifex.com.tw/Future/VIXQuote_Norl.aspx , 公布VIX的時間是每交易日 09:00 ~ 13:45 (共計285分鐘); 夜盤時段雖然仍有選擇權在交易, 但是期交所竟然沒有跟著也發布VIX; 可以想想台灣期交所真是佛心來著, 明示著期權交易時間最好是落在 09:00 ~ 13:45, 尤其是現貨收盤後且在期指收盤前按自訂策略委託(某種型態的 Market On Close;MOC)下單的方式, 對大多數期權留倉交易者應是最容易獲利的方式, 也是相對健康的生活方式, 不用再費心去管沒現貨支持的夜盤波動了, 除非摩台發生(像2009年4月)超過10%以上的漲跌, 才有必要啟動夜盤調整

以上的勸告都算是教條, 我也常做不到; 在大原則把握之下(程式可以寫成你最好怎樣做的最佳值, 也可以有建議底線, 一如我們的膽固醇檢查有上下界), 通常我都隨意做, 教條盡量去遵守, 做不到也沒差, 我只講求不離譜或大概的教條, 深信心理先舒服了, 後續的決策才會更好, 不然因為啥紀律忍著忍著, 一次忍不住心理問題全爆發(自我毀滅的傾向)會更慘

如果我們還是很想做極短線交易和做夜盤, 請問要看幾分線? 1分? 3分? 5分? 股票如果被處置為分盤交易, 通常改以5分鐘搓合起始, 效果不佳會進一步改成20分鐘搓合一次; 台指期日盤交易為300分鐘, 日夜盤合併是1140分鐘, 大約是純日盤的4倍. 建議極短線在純日盤就看5分K, 而日夜盤一起合看的話, 4倍就用20分K為妥, 幾年全職實證下來, 5 與 20 的劃分確有某程度的道理所在啊! (不會太敏感而製造出過多雜訊去做無用交易, 也不會太遲鈍而慢追比較大的行情)
https://mag.kgieworld.com.tw/content/klohas039-441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1-2-4 08:23
本帖最後由 EntrepreneurOPs 於 2021-2-18 04:40 編輯

自製安全網

選擇權商品交易方法複雜, 必須多讀通幾本經典教科書, 想清楚再進入市場, 這種商品的複雜特性, 不適合全然用市場當作導師, 用嘗試錯誤(trial & error)來修正做法, 一旦釀成大錯已然追悔莫及! 應用3種推理reasoning(i.e. deductive, inductive, abductive)方法, 在選擇權領域反而更為妥適. 學習交易需要花費很多的功夫.時間.精力與資金. 專業玩家對於交易的態度非常認真, 他們不允許自己在市場之內滿足非理性的需求, 業餘者剛好相反

機構交易者最重要的優勢是他們比較沒有心理上的壓力, 因為承擔風險的資金不是自己的錢, 而且他們至少有主管或電腦程式權限來當作他們的安全網; 他們所做的單筆交易最大風險必須符合公司的規定, 而且一個月內所能負擔的最大損失也受到限制, 機構將強制它的交易員接受規範; 個人交易者容易在遭逢連續性虧損時, 缺乏自律精神來停止交易!

個人交易者將如何戰勝機構交易者呢? 首先須模仿機構交易者, 建立個人交易者的安全網, 替自己的單筆交易風險及單月虧損總額做出限制, 並且嚴厲遵守, 以求和機構交易者在此安全網優勢上打平!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1-2-14 10:03
對多空方向判定有一定程度的人, 如果籌碼的伸縮控制也有一套, 賣方可以只做單邊一個方向(不論週選或月選)

[attach]5236[/attach]


作者: sec2100    時間: 2021-2-14 19:53
EntrepreneurOPs 發表於 2021-2-14 10:03
對多空方向判定有一定程度的人, 如果籌碼的伸縮控制也有一套, 賣方可以只做單邊一個方向(不論週選或月選)

...

非常同意。
作者: sec2100    時間: 2021-2-14 19:55
EntrepreneurOPs 發表於 2021-2-4 08:23
自製安全網

選擇權商品交易方法複雜, 必須多讀通幾本經典教科書, 想清楚再進入市場, 這種商品的複雜特性,  ...

牛年大年初三看到這些文章,都覺得人間值得。

牛年初三晚上,宜蘭市謹誌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1-2-18 14:44
本帖最後由 EntrepreneurOPs 於 2021-2-18 14:49 編輯

系統只要一直顯示偏多, 便不用做無謂的調整! 尤其代表VIX的藍線, 近幾個交易日都持續地在低檔 - 1 (空頭) 沒有上升, 做多部位根本放著不鳥就好, 連警戒都顯得多餘!

小資族不要跟人家做什麼夜盤, 該把心力專注在本業, 以圖早日脫離小資族, 屆時有豐沛資本再跨入交易領域, 因為資金優勢凌駕於許多優勢(軟體, 資訊, 數學...等)之上啊!

不厭其煩地再說一次 --- 最好如連結文裡說的: 現貨收盤後才做類MOC
http://individual-trader.blogspot.com/2020/09/vix-vix.html
可以同時達到2種效果 --- 1. 降低交易頻率 2. 持續做對的事, 等真的事情發生再另做動作都還來得及! 如果會有來不及的情況出現, 那就要自問怎麼會發生來不及的狀況, 到底是哪裡沒控制好啊? 總歸, 操作的多數時間裡, 不要替未來不一定發生的事情, 做過度的想像!
http://individual-trader.blogspot.com/2015/11/blog-post.html
[attach]5237[/attach]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1-2-24 04:50
問題1有關於邏輯與思考, 而問題2則是有關於報酬和風險, 我相信有這兩項利器在任何市場上便很容易討生活, 有興趣的人可以自我檢驗看看

問題1:
要怎麼幫媽媽反駁鱷魚才不會占下風(也就是答案要寫媽媽該說什麼來反駁) ---- 這類題目是理則學的基本, 就是和數學一樣有正確答案(嘴砲是不行的)

有一媽媽帶著一小孩過亞馬遜叢林裡的沼澤, 小孩不小心掉下去, 鱷魚迅速地抓住小孩
媽媽苦苦哀求: 任何條件我都答應你
鱷魚奸笑地: 好! 那你必須說實話, 而且現在立刻說 --- 我不要這個小孩了!
可憐的媽媽只好答應著: 我不要這個小孩了!
鱷魚: 如果你說的是實話, 因為你不要這個小孩了, 那就給我囉! 如果你說的是謊話, 違反了先前答應我要說實話的條件, 那小孩還是歸我!
(思考著怎麼反駁才不會占下風) 媽媽: ...

問題2:
(元大)台灣五十(股號: 0050)乃一被動型基金, 追求beta趨近於1, 動態調整成分股50支, 以追蹤台灣50指數. 請問其成分股為什麼選擇50支? 而不是30支(ex: 道瓊成分股), 或是100支(ex: 元大中型100), 或是其他支數? 提示: 和財務理論有關. 也就是問說被追蹤的台灣50指數, 富時和證交所為啥是選50支, 而非其他支數?

數字50是有根據有所本的. 不要和我說因為是台灣[50]喔! 題旨也是問說當初為啥不是台灣30或是台灣85? 答案都是有所本地和理論相關, 無法自行申論或亂想的, 也是和數學一樣有正確解答的, 嘴砲也就不用了!


作者: sec2100    時間: 2021-2-24 18:06
EntrepreneurOPs 發表於 2021-2-24 04:50
問題1有關於邏輯與思考, 而問題2則是有關於報酬和風險, 我相信有這兩項利器在任何市場上便很容易討生活, 有 ...

我的智商不夠,無法回答上開二個重要的命題。
作者: ant1964    時間: 2021-2-24 20:12
1.(我不要這個小孩,是假的)所以我講的是~實話啊

2.當時取50檔來看,大約已佔市場市值7成左右,但是前10檔市值佔了選取股票的6~7成,50以內怕不能代表市場(重要產業至少要有一檔)50以上的市值太小且太雜,50剛好在中間可以分散風險。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1-2-26 08:22
ant1964 發表於 2021-2-24 20:12
1.(我不要這個小孩,是假的)所以我講的是~實話啊

2.當時取50檔來看,大約已佔市場市值7成左右,但是前10 ...

感謝您的回答!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1-3-4 08:35
現在少年股神縱橫的年代裡, 感覺多空一日數變, 或是上下震幅加大, 都已經成為常態! 行情反覆 & 留倉做錯乃是交易者的日常, 唯有良好的資金管理能讓你的容錯率提高, 給機率優勢(如果有的話)有個最終判決賺賠的機會

面對不同於前幾年的市場改變, MOC始終是個很好的應對武器, 它帶給了我們 [盤中逆勢 + 盤後順勢] 的操作哲學, 即使不能避免做錯, 然 [雖不中, 亦不遠矣] 的結果仍是不差的呀!

昨晚(3/4)小道瓊出現走空信號, 台指夜盤當然不落人後也出了前兆, 靜待今天日盤的現貨指數來做確認, 操作買賣切忌急躁(吃不了熱豆腐)!

[attach]5241[/attach]

[attach]5242[/attach]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1-3-11 13:01
本帖最後由 EntrepreneurOPs 於 2021-3-11 13:06 編輯

賣方為主策略而言

雙邊不對等做單 + 價外多口數 + 價平或價內少口數 = 符合人性較易堅持策略 + 獲利潛能%比高
資金管理得當的話(似乎多數人都做不好), 有無價差完全不重要 (有價差當然也很好, 可以嘉惠營業員的業績)
以上, 適合沒有天賦的一般正常交易人, 神人當然是例外!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1-3-17 17:08
交易就是在做管理! 管理好我們的方法, 管理好我們的資金, 以及管理好我們自己; 如果管理得當, 便會產生利潤!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1-3-19 14:53
本帖最後由 EntrepreneurOPs 於 2021-3-21 08:12 編輯

每次的調整都代表一次的成本付出, 因此, 能夠不要調整是最好! 為什麼常說要MOC ? OP賣方以日線來評估完整的循環cycle周期是最妥適的 --- 不容易過度交易, 也不會太過遲鈍而欠反應行情變化的事實! 只可惜我也常常做不到MOC 哈哈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1-3-21 08:06
本帖最後由 EntrepreneurOPs 於 2021-3-21 08:09 編輯

週選操作以部位規模控管而論, 因應時間價值的消減速度與程度, 可分為上下兩半週(由賣方布局遞變到買方思考):

上半週(Wed. ~ Fri.) 採用 加法 (martigale), 注重賣方布局
下半週(Mon. ~ Wed.) 採用 減法 (anti-martigale), 思考買方離場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1-3-25 06:28
本帖最後由 EntrepreneurOPs 於 2021-3-25 06:34 編輯

週選不同於其他較長的契約, 突然的大幅跳空變動, 裸賣往往很難做好調整, 因此做價差的必要性相對較高! 但如同前一則提及的相同 --- 因應時間價值的消減速度與程度, 架構價差的間距也要依著到期日的遠近跟著調整與改變!

賣方為主賺的已然不多, 風險管理要擺第一, 以免連續的小賺被一次大賠輸光(或許還倒貼)





作者: sec2100    時間: 2021-3-28 08:24
這都寫的非常好,在我操作十八年的經驗裡,peter的這些話仍然是經典,足以傳世。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1-4-7 17:30
本帖最後由 EntrepreneurOPs 於 2021-4-10 06:33 編輯

如果行情方向是交易者的唯一考量, 最好在根本契約(underlying)上建立部位, 因為正確判斷行情的走勢方向即可獲利

選擇權則不然, 縱然行情朝預期的方向發展, 選擇權的方向性部位也未必可以獲利! 選擇權的價值評估是奠定在機率法則之上, 而機率法則需要時間來運作, 故交易者的選擇權部位持有期間經常需要延伸到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事實上, 以短期而言, 選擇權的行為未必會符合理論訂價模型的預測, 透過波動率的價差交易(i.e. 不是你平常用的垂直價差交易), 交易者可以掌握市場價格與理論價值之間的脫序現象, 同時降低短期市況發生變動的風險, 安全地持有選擇權部位至到期日




作者: sec2100    時間: 2021-4-8 20:14
誠如自營家所言,做不做價差並非100%重要,重要的是你賣出去的Put或Call對你不利時,你心理上,資金上,生理上,情緒上、時間上如何面對以及如何因應。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1-4-8 21:47
本帖最後由 EntrepreneurOPs 於 2021-4-9 14:59 編輯

延伸閱讀: 價格波動率 (一), 價格波動率 (二), 價格波動率 (三)

根本契約的價格波動率定義為 1 年之後價格分配(常態分配)的1個標準差, 它是年度化的標準差, 所考慮的是一年之後的價格. 如果我們查閱統計學的表格, 可以知道落在平均數兩側正負1個標準差距離之內的機率是 68.3%. 因此, 以今天(2021/04/08)台灣加權指數收盤價16926來看, 假定(其實不是)期交所的VIX(16.38)即是價格波動率, 根據前頭定義告訴我們的資訊只會是以下:

預測1年之後的台灣加權指數介於 14154 ~ 19698 點的機率是 68.3%

這對於選擇權交易者有何意義? 我的週選下禮拜到期, 月選可能下個月到期, 這種1年後的預測而且機率又這麼低, 顯然幫助不到什麼啊! 波動率(預測或實際)最大的作用 --- 就只是讓我們可以帶入Black-Scholes pricing model, 然後得到每個選擇權契約的理論價(下面連結有期交所計算機), 據以去比較和市價的差異而已!!!
https://www.taifex.com.tw/cht/9/calOptPrice

援此當可計算 [日] 的價格波動率, 它的數值是 [年] 價格波動率除以期間長度的平方根. 一年雖然有365天, 但扣除周末假日後約有256個交易日, 它的平方根是16. 前例已經假設目前台股現貨指數是16926點, 價格波動率是16.38%, 16.38% 除以 16 約等於1.02375%, 因此(16926 x 1.02375%約173點):

明天的台股現貨指數預測介於16753 ~ 17099點的機率是 68.3% (亦即每3天內有2天, 價格變動小於173點, 也就是說: 每3天內只有1天, 價格變動大於173點)

計算歷史波動率的方法有許多種,但主要取決於整體的歷史期間與價格變動的涵蓋期間,比較簡單而且經常被使用的方法是對數報酬率法:

首先,計算當天的對數報酬率:
ln(今天的收盤價/昨天的收盤價)
然後將所得到的對數報酬輸入Excel檔,計算所要的歷史期間的波動率

使用Excel輸入:
=STDEVA(A:B)*256^0.5
A=第1天的對數報酬
B=第18天的對數報酬

將第1天到第18天的對數報酬輸入公式,就可以得到年化的18天歷史波動率。

投資人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歷史期間來計算波動率, 以常態分配中1個標準差的機率來看, 或許3的倍數天是較好的選擇, 我自寫的系統列出的便是6天, 12天 & 18天的歷史波動率(History Volatility)
[attach]5255[/attach]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1-4-10 06:15
本帖最後由 EntrepreneurOPs 於 2021-4-13 20:13 編輯

所謂的實際波動率速算應該也是要有原理邏輯根據的! 在該計算標準差的地方卻用平均數在做(0.8%,1.2%,-3%,2%,1%,將這五個絕對值平均後為8/5=1.6), 平均數是試圖去找數列的重心(中間值), 但標準差是在看數列和重心的離散程度, 因為兩者的概念天差地別, 這樣混用想必有很好的理由?

殊不知這種 [似是而非] 最可怕, 沒真懂的人容易被誤導! 統計學老師看了他的論點當和他取經重修吧? 你覺得平均數和標準差算出來的答案差不多, 是因為樣本數列的關係啊! 換個樣本數列(未來市場會出哪一種數列沒人知曉)搞不好就差很多了啦! 主要是這個波動率值要用來帶入BS model, 不符合當初model數學原理的方法, 代入之後算出的選擇權理論值, 沒有BS得過諾貝爾獎的數學基礎做論證; 都還沒說到他舉例的報酬率數列該是取自然對數的報酬率, 才符合BS的數學要求呢!

期交所公布的VIX是怎麼做出來的?https://mis.taifex.com.tw/futures/disclaimer
https://www.taifex.com.tw/cht/9/tradersQAProducts#q3
經查台灣期交所新舊兩制的VIX指數同時並行公布已經很多年了, 似乎最近一兩年才完全只公布新制, 因此, VIX和BS model沒關係只是近一兩年的事情而已! VIX用新制之後才和IV沒關係, 但用舊制的時候VIX和IV大有關係(主因植基於BS model)
根據根據期交所自己的連結
https://www.taifex.com.tw/file/taifex/event/cht/taifex/2.%E8%87%BA%E6%8C%87%E9%81%B8%E6%93%87%E6%AC%8A%E6%B3%A2%E5%8B%95%E7%8E%87%E6%8C%87%E6%95%B8%E4%BB%8B%E7%B4%B9.pdf
臺指選擇權波動率指數發展歷程
2006 年12月18日,每日收盤後於本公司網站上揭露依 CBOE 新VIX公式編製之8:45~13:45每分鐘臺指選擇權波動率指數
2007年3月1日,每日收盤後於本公司網站上揭露依 CBOE舊VIX 公式編製之9:00~13:30每分鐘臺指選擇權波動率指數
[attach]5258[/attach]
由於BS model要我們輸入(未來)年化的波動率去算選擇權的理論價, 不管我們用任何方法去估計[未來]波動率, 因為我們不可能有水晶球, 怎麼可能有多準確? 故而期交所把選擇權當時的市價當成理論價, 去代入BS model來反算出波動率, 此種用市價當成理論價來反推回來的波動率, 就是我們常說的隱含波動率. 每個選擇權契約(不管價平,價外, 價內或是近月, 次近月...等)都有自己當時的市價, 全部算出來他們的隱含波動率後, 給予他們不同的權重(ex: 近月或價平權重較大...等), 最後可以算出一個加權值去公布出來, 揭示頻率是每15秒1次

使用BS model的前提是人家已經先假定(預設)了所謂的risk neutral, 您如果不認為有這類完美的市場, 大可以不要使用這個 model, 或是根本否定它算出來的數值(ex: VIX)就好; 有些人隨便用自己發明的方法去速算什麼自己的實際波動率? 嫌棄人家完美市場的前提下, 計算往往低估了一直漲或一直跌的風險, 甚至還拿來和BS model算出來的VIX做比較? 不知道性質不相近(前提都已經不同了)的東西是不能比較的嗎? 亂亂比叫做 [引喻失義]!
http://individual-trader.blogspot.com/2014/04/blog-post_4961.html






作者: sec2100    時間: 2021-4-10 15:23
本帖最後由 sec2100 於 2021-4-10 15:34 編輯
EntrepreneurOPs 發表於 2021-4-10 06:15
所謂的實際波動率速算應該也是要有原理邏輯根據的! 在該計算標準差的地方卻用平均數在做(0.8%,1.2%,-3%, ...

peter, 你難道不知道vix的計算和black scholes model沒有任何關係嗎? 連這個【科普】都不知道,我有點吃驚?  
作者: sec2100    時間: 2021-4-10 15:36
不過,不知道vix和iv是兩回事也沒有關係,能賺錢就好。我相信peter是賺錢的。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1-4-10 16:40
本帖最後由 EntrepreneurOPs 於 2021-6-27 21:18 編輯
sec2100 發表於 2021-4-10 15:23
peter, 你難道不知道vix的計算和black scholes model沒有任何關係嗎? 連這個【科普】都不知道,我有點吃驚 ...

舊制VIX一直都和Black-Scholes model很有關係! 台灣期交所新舊兩制的VIX指數同時並行公布已經很多年了, 我更吃驚幾乎每天看VIX的你, 竟然可以刻意不知道這件事? (可以看我下面的附圖去好好回憶一下) 最近才完全只公布新制, 更有一般的說法是新舊兩法算出的答案沒有顯著差異! (猜想是新制計算比較快, 要公布的單位會優先考量) 不過, 這些對於我前面給您的回應沒有任何需要改變的地方, 因為您速算的波動率和VIX沒有任何關係, 只和數學邏輯有關而已

似乎您慣用的下流烏賊大法又出來了(還記得您上次不就事論事而離題先做人格攀誣的往事嗎?), 因為這裡的主題原本是在討論您速算波動率的方法有無問題, 突然離題來問VIX的計算是有啥相關的嗎? 難道質疑了我VIX的算法, 就能反證明到您速算波動率的方法沒有疑義了嗎? 還是律師的訓練就是這樣? (伎倆就是離題去烏賊, 先讓人家感覺到他似乎不可信? 然後對比到原先您被質疑的地方好像就比較可信了嗎?) 平常沒事時裝好人, 受不了挑戰後就開始潑人髒水而不是就事論事, 真可謂另類的 [時窮節乃現] 啊!

您這兩次類似的離題烏賊行為, 就是我很久不願意回應和您討論的主要原因, 看來往後我還是禁聲好了, 您寫的東西對錯與否, 實在與我何干啊? 我不像您會開課...啥的, 質疑您我又得不到任何好處(還要冒著被您烏賊的風險), 我幹嘛要費事管這些? 思考中...
[attach]5256[/attach]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1-4-10 16:49
本帖最後由 EntrepreneurOPs 於 2021-4-16 08:13 編輯
sec2100 發表於 2021-4-10 15:36
不過,不知道vix和iv是兩回事也沒有關係,能賺錢就好。我相信peter是賺錢的。 ...

您要認為我對VIX的理解還停留在一兩年前的舊制計算法, 就是不知道vix和iv也可以, 畢竟是您的一種觀點! 只是我多次承認常常在賠錢, 所以您也不用特別相信什麼我是賺錢的! 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味道! 我從來沒在像您在教課...等啥的營利, 可以實事求是, 更沒有造神的需求與歷史


作者: sec2100    時間: 2021-4-10 18:16
VIX和IV沒有任何關係,我想大部分的交易員也不知道,也不用知道。其實自營家,你跟我像平行宇宙,沒有交集,在價差、紀律,甚至於在波動率上,都沒有交集。我們好像面對的是二個不同的選擇權世界。

但我們都了解,我們的宇宙只有一個,而對於宇宙觀,其實差異也不大啦。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1-4-10 21:24
本帖最後由 EntrepreneurOPs 於 2021-4-16 08:14 編輯
sec2100 發表於 2021-4-10 18:16
VIX和IV沒有任何關係,我想大部分的交易員也不知道,也不用知道。其實自營家,你跟我像平行宇宙,沒有交集 ...

用舊制的時候VIX和IV大有關係(主因植基於BS model), 台灣期交所新舊兩制的VIX指數同時並行公布已經很多年了, 不要刻意不知道這件事, 最近才完全只公布新制而已
根據根據期交所自己的連結
https://www.taifex.com.tw/file/taifex/event/cht/taifex/2.%E8%87%BA%E6%8C%87%E9%81%B8%E6%93%87%E6%AC%8A%E6%B3%A2%E5%8B%95%E7%8E%87%E6%8C%87%E6%95%B8%E4%BB%8B%E7%B4%B9.pdf
臺指選擇權波動率指數發展歷程
2006 年12月18日,每日收盤後於本公司網站上揭露依 CBOE 新VIX公式編製之8:45~13:45每分鐘臺指選擇權波動率指數
2007年3月1日,每日收盤後於本公司網站上揭露依 CBOE舊VIX 公式編製之9:00~13:30每分鐘臺指選擇權波動率指數
[attach]5257[/attach]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1-4-18 09:54
本帖最後由 EntrepreneurOPs 於 2021-4-18 10:01 編輯

若只是一直在錯誤上做積累, 再多年經驗也是枉然

衍生性金融商品多是靠學者論文或數學模型(ex: B-S)在建構的, 操作上完全摒棄學術或理論相關不是很恰當! 在 進入迷霧森林的原因 裡面提過: 交易多是機率問題, 而機率的根本是長期與多次(ex: 100個明天), 因此用具有科學理論優勢的策略去做短線的操作(ex: 1個明天), 不必然會得到滿意或盈虧為正數的回報, 以結果論者還會去笑話他(這是哪一款狗屁優勢策略?)!也在 即時(real-time)動態管理軟體們 說道: 買賣操作和經營企業很像, 是一連串決策的制定與執行, 因此是半結構化的, 它不是結構化的純理論式的, 我們不敢全然用電腦模型計算出來的結果, 不加思索地便去下單, 就像大企業裡對BI系統提供的資訊, 也是做為輔助決策的參考; 更不敢用非結構化而純直覺式地去買賣, 企業高階經理人也不會只用經驗和直覺下判斷, 都希望幕僚單位提供公司現況的報表來參酌;可是許多操作者的買賣決策, 卻大部分仰賴經驗與直覺做判斷 ?

是否用尖端武器(沒天分只好如此)在戰爭中就一定會勝利呢? 這也不一定, 但是肯定有很高的機率; 好比用手槍的人稍加遲疑的瞬間, 可能會被用長茅的高手(有天分)刺死, 然而其中的機率可受大家公評; 期權計量操作也是一樣, 想把電腦模型推估的長期結果用在短期交易上, 單算一次會不會成功? 這和運氣有絕大關係! 但長期必然依循大數法則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1-4-28 15:05
本帖最後由 EntrepreneurOPs 於 2021-4-28 15:06 編輯

Delta-Neutral Hedging

避險(hedge)是用來保護開放部位的一種技術. 若只論方向性風險的時候, Delta-Neutral Hedging 可以在不需要預測價格(指數)方向的前提下, 獲得一個潛在的(不大)利潤! 由於每次重新平衡達到neutral都必須耗費成本, 因此減少再平衡次數是此類策略的獲利之鑰, 選擇低gamma的契約較能達致目標!

作者: sec2100    時間: 2021-4-29 16:20
EntrepreneurOPs 發表於 2021-4-28 15:05
Delta-Neutral Hedging

避險(hedge)是用來保護開放部位的一種技術. 若只論方向性風險的時候, Delta-Neutra ...

確實。在delta-neutral下,gamma=theta,前者是命,後者是錢,錢=命,工作也是如此。
作者: sec2100    時間: 2021-4-29 16:22
EntrepreneurOPs 發表於 2021-4-18 09:54
若只是一直在錯誤上做積累, 再多年經驗也是枉然
衍生性金融商品多是靠學者論文或數學模型(ex: B-S)在建構的 ...

peter,你可以去長島的文藝復興公司工作了,他們需要你,哈哈。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1-5-4 22:28
本帖最後由 EntrepreneurOPs 於 2021-5-5 11:08 編輯

重申第30樓:
                   紀律的達成不是靠修持, 而是去設計好機制讓它 [被迫] [不得不] 自動維持

貪婪和恐懼不是靠克服的, 紀律的達成不是靠煉心的
是花很多時間去洞悉自己後, 針對自己的個性特點去量身訂做操作機制來互卡
洞悉(研究)市場相對之下, 來得次要很多

了解自己後去發展出來的專屬機制, 會使得貪婪被節制, 讓恐懼無由發生(裸賣也不怕), 最終紀律 [被迫] [不得不] 自動維持



作者: sec2100    時間: 2021-5-5 17:46
EntrepreneurOPs 發表於 2021-5-4 22:28
重申第30樓:
                   紀律的達成不是靠修持, 而是去設計好機制讓它 [被迫] [不得不] 自動維持
...

挺好的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1-5-11 14:42
本帖最後由 EntrepreneurOPs 於 2021-5-11 14:53 編輯

20210511

終於跌得稍微有感一點了, 不過幅度上和早年(2007或2008年)時的全職操作相較, 還是差了不少(更不用說到2009年4月底的兩根漲停超過14%); 今日台指期也才跌了3.9%而已, 要想見到市場恐慌的話, 跌點還要多加油啊! (記得2015年8月盤中接近10%, 當時便有點恐慌的味道) 量能創了七千多億的新高, 倒是挺妙的, 表示山頂上亂玩的人是 [一大堆] !!! http://individual-trader.blogspot.com/2015/07/blog-post.html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1-5-12 14:44
本帖最後由 EntrepreneurOPs 於 2021-5-13 14:57 編輯

20210512

大盤似乎有聽到我昨天跌點欠加油的呼籲, 在今日盤中奉送出千點以上, 印象所及, 跌幅雖非最大(2015年8月剛開放10%限制時, 盤中接近跌停過), 但絕對點數已然是最多的, 而且成交量再爆新高, 七千億不夠看, 哪天可以出現萬億讓我開開眼! 上篇內附連結文末尾的結論也提到: 當大家用真槍實彈給下了個 [還沒恐慌] 的定義了時, 猜測還有下探的空間喔!

不過, 以今天的行情來說, 照以往經驗可以見到一些買權因大跌而上漲才對, 事實上是都沒有出現, 猜測是股市參與組成分子不同於以前了(少年股神到處縱橫?), 加上期交所因2018年的0206事件推出動態價格穩定, 使得價格扭曲的狀況大為改善. 其實這樣也好, 權利金的變化會比較按照理論在走, 主要取決於波動率的變化, 對我這種有理論派偏向的人, 是很正面的發展! 看到不少賣方近日在唉唉叫, 波動率變大使得權利金更肥, 賣方要很歡迎啊! 更不懂若永遠有餘裕去調整, 為啥會有賠大錢的情事發生? 如果是唉獲利永遠不多我還可以理解, 因為我正是My Guidelines for Trading Options裡面第11點說的 --- positions are placed using proprietary strike level and ratio algorithms to achieve a strategy that can be profitable in flat or volatile market conditions 不管行情是平穩或大漲大跌, 雖穩定地有profit進來, 但著實不多啊! 哈哈!

或許簡單判定市場是否恐慌的定義已經不再適用了! 出現千點行情的上下, 讓少年股神知道市場的力量, 也許是健全市場的必要手段? 更是台股被各方人馬肆虐後的自癒展現吧!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1-5-13 18:13
本帖最後由 EntrepreneurOPs 於 2021-5-14 05:04 編輯

20210513

我有某個月選策略是專做送分題的, 像昨天(20210512)那種下跌千點以上或是跌幅超過7%的盤, 很容易出現那種underlying在大跌進行中, 但不少價外買權(calls)卻上漲的狀況, 這時候大膽酌量裸賣價外買權, 風險不僅超低且通常隔日就大賺(不論漲跌); 今天(昨天的隔日)也沒有例外, 去看日盤收盤後的結果, 由於波動率變小的緣故, 買賣權兩方都是下跌的!

可惜如昨天的回應所述:  事實上是都沒有出現, 猜測是股市參與組成分子不同於以前了(少年股神到處縱橫?), 加上期交所因2018年的0206事件推出動態價格穩定, 使得價格扭曲的狀況大為改善! 看來這個送分題策略可能無法再用, 也要另外開發新的適用於新市場環境的修正型送分題策略了!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1-5-18 14:32
20210518

代表波動率的藍線分歧地一在上一在下, 但代表指數發展的K線已經回到上方的高檔, 雖然買訊還沒發出, 也可以下個短線底部已經成形的結論了
結算日前的調整在於維持參賽權, 至於手法的優劣與否, 相對就沒那麼重要了

[attach]5265[/attach]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1-5-19 20:29

維持參賽權的重要性

五月選在今天(20210519)結算, 原本帳面上累積賺10幾萬的, 但在昨天大漲884點的威力下, 造成權益總值反虧損10幾萬, 這來回也相去了30幾萬! 幸好經過昨天夜盤, 以及今天的日盤的戮力調整因應, 終以小賺快3萬做收!

如果沒有 [永遠] 有調整的餘裕去保持住參賽權, 豬羊變色地由賠10幾萬到回正的過程與結果, 都不會和你有任何關連了!!!
想想 [永遠] 二字要怎樣做得到呢 ?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1-6-2 05:08
本帖最後由 EntrepreneurOPs 於 2021-6-2 05:10 編輯

20210602 05:03

可能是年紀有了一點, 半夜無故醒來後輾轉難眠, 索性起身研究一些有興趣的東西
今天要做週結算, 剛好看到自己的舊文, 跑一下程式去計算撐壓以資今日的參考 => 17150 ~ 17250
https://individual-trader.blogspot.com/2019/01/iv.html

[attach]5266[/attach]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1-6-15 21:27
本帖最後由 EntrepreneurOPs 於 2021-6-17 16:26 編輯

想做賣方 ? 以下兩條是基本, 賣太近 (週選 ? ) 或太遠 (季月 ? ) 通常都是自找麻煩 ! 我也常忍不住自找麻煩! 哈哈!

1. collect premiums by selling out-of-the-money options
2. make 30-10 working days from expiration: in the first 2 delivery months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1-7-15 15:31
我喜歡走的賣方之路

雙邊不對等做單 + 價外多口數 + 價平或價內少口數 = 符合人性較易堅持策略(也不用強調啥紀律, 隨性做只要適當管理也還好) + 獲利潛能%比高

資金管理得當的話(似乎多數人都做不好), 有無價差完全不重要 (有價差當然也很好, 可以嘉惠營業員的業績)
以上, 適合沒有天賦的一般正常交易人, 神人當然是例外!

每次的調整都代表一次的成本付出, 因此, 能夠不要調整是最好! 為什麼常說要MOC ? OP賣方以日線來評估完整的循環cycle周期是最妥適的 --- 不容易過度交易, 也不會太過遲鈍而欠反應行情變化的事實!


作者: sec2100    時間: 2021-7-16 07:51
本帖最後由 sec2100 於 2021-7-16 07:55 編輯
EntrepreneurOPs 發表於 2021-7-15 15:31
我喜歡走的賣方之路

雙邊不對等做單 + 價外多口數 + 價平或價內少口數 = 符合人性較易堅持策略(也不用強調 ...

謝謝peter分享。不過沒有價差的人,通常資金管理也都做的不好。沒有價差資金管理又不好,遇到我們都沒有遇過的911、921 (當時沒有選擇權),好消息是股市可能會暫停交易,壞消息是股市如何繼續交易,when the shit hits the fan.....
理論上沒有錯,價差買方本身多了一道交易成本,不利於資本的累積,但沒有價差,資金運用一定要保守,50萬做一口,並且適時停損,或可行。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1-7-16 10:45
本帖最後由 EntrepreneurOPs 於 2021-7-16 13:04 編輯
sec2100 發表於 2021-7-16 07:51
謝謝peter分享。不過沒有價差的人,通常資金管理也都做的不好。沒有價差資金管理又不好,遇到我們都沒有遇 ...

劉律師您說過我們處在平行世界沒有交集, 我更說過不歡迎您這種平時裝客氣, 但時窮節乃見(受刺激後卻不就事論事反離題去攀誣)的人留言回應, 請您自重! 您要主張的觀點儘可像我一樣在自己的文裡申明, 不要過版來用客氣的語言講我不同意的話! 我已經放棄和您爭論(免得又被您潑髒水), 如果您執意如此留言, 因為這是您開的地盤, 我只能永遠退出不再說了而已!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1-7-16 11:39
本帖最後由 EntrepreneurOPs 於 2021-7-23 10:15 編輯

波動率在MOC調整上的應用

[attach]5276[/attach]

曾經在這篇https://individual-trader.blogspot.com/2021/03/blog-post_11.html提過一個觀念: OP賣方以日線來評估完整的循環cycle周期是最妥適的 --- 不容易過度交易, 也不會太過遲鈍而欠反應行情變化的事實!

上圖是我在操作過程中最常看的日線圖, 看藍框中的第一個指標 --- History Volatility即可, 由左至右的數值顯示的分別是:
1. HV: 目前波動率的估計值, 是後面一切植基於它的基礎! 以前的舊文章也提過不少做估計的方法, 這邊採用我自稱為VIX逼近法, 也不見得比較準, 大家可以自行發展比我準確的方法
2. L (今日估計低值): 採八二法則, 根據波動率HV算出今天指數的下限
3. U (今日估計高值): 採八二法則, 根據波動率HV算出今天指數的上限
4. 3L: 近3日低點
5. 3U: 近3日高點
6. L (結算日估計低值): 採八二法則, 根據波動率HV算出結算日那天指數的下限
7. U (結算日估計高值): 採八二法則, 根據波動率HV算出結算日那天指數的上限

MOC追求的是現貨盤中盡量不動, 盤後再按日線指標順勢調整, 以求達致盤中逆勢 + 盤後順勢的結果! 因此應用上簡單如下:
a) 盤中指數變化在今日估計的高低值之間: 代表其乃正常波動下的結果(雜訊), 可以完全忽略不理它
b) 盤中指數變化在今日估計的高低值之外, 但還在結算日那天的上下限之內: 代表已經脫離1日正常波動下的結果(雜訊), 必須予以持續警戒, 可是還沒嚴重到需要採取動作
c) 盤中指數變化在今日估計的高低值之外, 且超出結算日那天的上下限之外: 代表已經脫離出結算日前的正常波動了, 是非常嚴重的情況, 應捨棄MOC的桎梏, 立刻盤中就採取早律定好的調整措施



作者: sec2100    時間: 2021-7-16 19:52
EntrepreneurOPs 發表於 2021-7-16 10:45
劉律師您說過我們處在平行世界沒有交集, 我更說過不歡迎您這種平時裝客氣, 但時窮節乃見(受刺激後卻不就事 ...

peter, 我就事論事,對你的話做出適當的回應,我要自重,你要也保重。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1-7-19 09:29
本帖最後由 EntrepreneurOPs 於 2021-7-19 09:58 編輯
sec2100 發表於 2021-7-16 19:52
peter, 我就事論事,對你的話做出適當的回應,我要自重,你要也保重。

劉行, 口說一堆紀律空話又沒法切實執行的你, 才是最需要保重的! 保重啊!
作者: sec2100    時間: 2021-7-19 14:54
EntrepreneurOPs 發表於 2021-7-19 09:29
劉行, 口說一堆紀律空話又沒法切實執行的你, 才是最需要保重的! 保重啊!

彼此彼此,總比你說一套做一套好的多。我承認我沒有紀律,但至少我的價差做的挺好的。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1-7-19 15:11
本帖最後由 EntrepreneurOPs 於 2021-7-22 13:05 編輯
sec2100 發表於 2021-7-19 14:54
彼此彼此,總比你說一套做一套好的多。我承認我沒有紀律,但至少我的價差做的挺好的。 ...

說一套做一套? (你何苦唾自面去自污給別人看? 公開點名自己 => 說一套你做不到的紀律, 然後做一套你也自承沒紀律的操作). 算了! 這是你的地盤, 不會再回應你這種唾自面自污的人了!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1-7-23 10:02
本帖最後由 EntrepreneurOPs 於 2021-7-26 16:44 編輯

Spread on Demand (視需求做價差)

自2007年開始全職操作期權以來, 便是以裸賣起家的, 經過了2007年的大漲大跌, 2008年金融海嘯的連續下跌, 2009年MOU的連兩日漲停, 以及2011年的歐豬大跌, 手上都有裸賣部位被重擊, 因此歷練了不少裸賣的生存技巧; 後來再有2015年漲跌幅改制10%的8月盤中跌停, 甚至2018年的0206買賣權雙漲, 有裸賣部位沒做價差也能順利小賺出場! 至於2020年之後的疫情下跌, 都沒有跌停狀況, 裸賣似乎也沒啥好說的

建立賣方部位的同時去架構價差, 就像有人早設定好資金下跌5%的方法去停損; 而我一直在使用的spread on demand(視情況動態地加建價差), 就好像另外某些人, 是採用突破支撐或壓力時才開始去做停損一般, 兩者誰好誰壞因為沒驗證過, 應該不一定吧? 端看您的信念是什麼! Van K. Tharp我最認同的話 --- 操作是在交易你的信念!

價差只有當VIX在多頭的時候(i.e. 相對適合當買方的時候), 在Puts那單邊有積極建立的必要性; 或是自己在手裸露部位受迫又不適合停損的時候, 才有建立價差的需要. 綜合一句話即是 => Spread on Demand (視需求做價差), 但前提是資金管理要做好

賣方是以大賺小的生意(ex: 開保險公司), 做好風險管理後(VIX變大代表出險機率高, 必須用買方再保出去), 不管什麼樣的盤(大漲. 大跌. 盤整), 做好資金控制便可穩定獲利. 賣方為主策略的重點思考, 就是隨時監控在手每個契約的健康度(風險的履約機率), 然後加做反向抵補或買方的再保動作, 以及視 [到期日] & [可用資金] & [指數的發展] 三者, 有邏輯地去做加減碼而已

不要排斥有裸賣的部分, 更不要排斥遇險時(on demand)該做的價差(spread). 重點是做好管理, 而不是排斥風險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1-8-6 14:23
本帖最後由 EntrepreneurOPs 於 2021-8-8 09:26 編輯

不用費事去訓練什麼心性

貫徹紀律不用費事去訓練什麼心性, 因為鮮少人會成功的! 有志交易者的第一件事 --- 先了解自己, 之後才能訂出容易實踐且適合自己的紀律(規則), 既然適合可行便是輕鬆做到, 哪裡需要訓練什麼心性? 訓練心性都是那些賺學費的老師在講的, 因為當你虧損時, 可以簡簡單單地推給你自己練心不夠, 沒能做到老師給你的規則(可能會賺錢但不適合你), 不是老師的方法不好. 哈! 哈!

容易實踐的規則是先認識自己後, 依照個人在操作上的優缺點(特質)特製化出來的, [順性] 才能輕鬆做到, 順性才能長久做到, 順性才能一直做到; 這都已經順性了還需要什麼訓練心性? 需要訓練代表做起來很痛苦, 很痛苦的事情不管訓練再多, 您覺得會能長期做到?

http://www.optionshare.tw/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828&extra=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1-8-10 05:44
本帖最後由 EntrepreneurOPs 於 2021-9-16 08:34 編輯

獲利是來自於管理

我最常引用的是 Van K. Tharp說的: 操作是在交易你的信念; 信念也可以看成是專屬你自己的哲學, 一種你從事交易時的基礎觀念! 那我的哲學是什麼? 明白揭露我的哲學是 --- 市場不可能預測!!! 這就引發了一個大疑問 => 既然從根本上否定了多空可以預測, 演算法交易分類裡面研究了不少理論去分析市場多空, 還搞了不少數學模型, 究竟有何意義? 到底為了什麼? 答案是 --- 只為了進出有一致性 + 有所本地去方便管理而已!!!

隨便做能贏嗎? 勝率、買賣點很重要嗎?
演算法(程式)交易之我見

說到底我就是個隨機論者, 不可預測的隨機沒什麼可怕呀, 做好管理即可 --- 管理我們的資本, 管理我們的分析, 以及管理好我們自己; 如果管理得正確, 就能產生利潤!!! 因此, 演算法交易分類裡的研究, 是為了更正確的管理, 為了達到賺的時候部位多, 賠的時候部位少!

賠的時候押10元, 而賺的時候押100元
實單示範: 賺多賠少策略

以上, 可以完全解釋了為何因應多空指標信號的調整後, 我幾乎都是讓整體部位趨近delta中性, 而不是單純地改做多或做空. 壓根兒我就不認為信號能有多準確啊! 壓根兒我就不認為有什麼方法可以過濾出市場有效的信息啊! 市場是不可能預測的!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1-8-17 15:09
本帖最後由 EntrepreneurOPs 於 2021-9-16 08:36 編輯

口數超過總量管制很多的人, 即便做了價差, 損失還是會比口數不失控的裸賣可觀多了, 因為口數的控制遠超於價差的保護, 總量管制確實遠超於建構價差單所帶來的保護力. 如果能做到 [永保調整餘裕] 的口數管制, 裸賣不僅不危險, 甚至能加大獲利; 只是大多數人都太超過自己資金能負擔的部位, 然後想用做價差來買保險, 殊不知此類犯了天條又用其他方法補救的思考, 先一步就陷入了迷霧啊. 重點是看資金決定口數. 大部分操作者的弊病應是做太大, 然後妄想用做價差買保險(被一些老師教壞了基礎觀念)

太多教條不如只把握一條 --- 總量管制, 其他的不過都是在配合它, 或在它底下去發展而已. 管制兩字本身就涵蓋了分批進場的概念, 每次新進場便是去做原部位的調整(停損也是調整的一種), 我認為做好的價差保護, 時機點正是在後續調整的當下, 而非初幾次進場布局就同時做, 應是有必要才做還來得及(如果會來不及, 便是口數管理有問題). 因此, 向來的觀點即是: 總量管制寓意要分批進場, 分批進場便可多次對既有部位做調整, 然後調整包含了做(部分. 比例或全部, 甚至backspread)價差. 停損. 或移倉...等. 總量管制以能永保調整的餘裕為原則

約莫6年前的舊文(Spreading As a Risk Management Tool)裡, 曾經節錄過某大師對價差保護的看法, 同樣地也是我一直以來秉持的態度(價差只是一種風險管理工具 a Risk Management Tool,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工具...); 重點不在是否做價差(我常在做), 而在Risk Management(風險管理), 當[總量管制]可以帶來更有效的風險管理時, 價差當然相對是次要了!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1-9-13 10:31
本帖最後由 EntrepreneurOPs 於 2021-9-13 14:41 編輯

技術分析論者渴求的時間扭曲(Time Warp)

舊文 有領先指標這種東西嗎 ? 提過: 短週期參數因延遲(lag)較少, 容易跟得上趨勢的轉折, 但雜訊較多, 而長週期參數優點是雜訊較少不反覆, 但跟蹤趨勢較慢(延遲lag較多); 因此技術分析論者希望保留原有長周期參數的平滑度以看趨勢, 但又要縮短延遲(lag)來儘速跟上趨勢的轉折, 於是運用各種方法來達到以上兩種互斥的目標

天文物理講人類若想進行太空旅行, 因為星球距離都很遠(算光年的), 如果可以製造很大能量的XX(ex: 黑洞, 重力, 核反應周邊..等), 讓它附近的時間或空間扭曲了, 有機會可以 [瞬移] 到那個想去的星球! 保有平滑度以看趨勢便是技術分析者的夢想星球目標, 時間扭曲能瞬移(i.e. 縮短延遲lag來跟上趨勢轉折)是達成目標的手段, 前提這可以製造很大能量的XX, 拉蓋爾多項式 (Laguerre Polynomial) 就是我們技術分析者要的人造黑洞, 大重力或核反應 !!!

把指數報價圖看成是一種波形的話, 趨勢(trend)屬於低頻, 而震盪(cycle)則是高頻; 以前文章也提過用頻通濾波(band-pass filter)的手段, 來過濾出我們所要的低頻(趨勢)後分析 --> 揭密系列: 趨勢的轉折; 現在我們則要利用拉蓋爾多項式 (Laguerre Polynomial) 提供的時間扭曲(time warp)作用, 在分析波形數據時, 讓低頻(趨勢)資料跑得比高頻(震盪)資料慢很多, 以利我們分析與觀察這仍保有原平滑度的低頻(趨勢)資料, 又可因其瞬移效果來縮短延遲lag去跟上趨勢的轉折

下圖是我用拉蓋爾多項式 (Laguerre Polynomial)程式實作在XQ上的結果, 回測結果在短線操作上很不錯(雜訊不多 & 跟趨勢也及時 & 在不同時間的框架上擁有絕對穿透性)
[attach]5296[/attach]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1-9-15 06:34
本帖最後由 EntrepreneurOPs 於 2021-9-15 18:01 編輯

AI 不適用在交易的根本理由

延伸閱讀:
https://individual-trader.blogspot.com/2019/03/3-ai.html
https://individual-trader.blogspot.com/2020/11/ai.html

前提聲明: 只侷限針對AI不適合應用於交易範圍, 做主觀的判斷與釐清; 但深信在很多的其他領域(ex: 商業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相關的多維度分析, 影像識別pattern recognition在醫療或保安的導入..等) 真的非常有用!!!

接下來會對人工智慧 AI 科普半天, 我要導引的結論就是 --> AI 不過是試圖透過資料去做最佳化(所謂的訓練)而已, 根據資料找規則就是典型的資料擬合(data fitting) !!! 既然我們已經知道開發交易策略時, 做參數最佳化有很多陷阱要注意, 最忌諱 curve / data fitting, 是一種要不得的行為, 而這本質就是做最佳化或資料擬合的所謂 AI 科技, 我們真的還要用它來開發交易策略嗎?

所謂人工智慧 AI 便是想讓機器去模擬人類的思考方式, 而人類的思考最常用到的是回歸與分類! 回歸是我們試圖找尋 X 與 Y 兩者的關係, 當我們有大量(假設是 m 個)各式的 X 值和 Y 值資料的時候(即 Xi 和 Yi 有 m 個), 透過觀察分析眾多的(X軸) Xi 資料和(Y軸) Yi 資料如下圖:

[attach]5297[/attach]

當損失函數最小時, 可以做出那條藍色預測線 Y = WX - H (其中 W 代表斜率, H 代表截距); 設每個紅點到藍色預測線的垂直距離(預測失敗的損失)是 ΔYi (實際紅點和預測藍點的差距), 則讓損失函數最小便可以看做 --> 怎樣去找到合適的 Wi 和 Hi 讓 ΔYi 的平方(因為有正負)最小, 這是邏輯上的理解, 損失函數的數學表達當然不止於此. 通常我們會使用梯度下降疊代法(Gradient Descent)去找到合適的Wi 和 Hi, Gradient Descent 的邏輯是利用測試估計值 Wn+1 和最佳值(讓損失函數最小的最佳解)的斜率關係(梯度)下降, 去次次逐漸逼近(疊代)出最佳值, 也就是當 Wn+1 約略等於 Wn 的時候, 我們想要的最佳解 Wi 就出現了

注意以上是只針對 Wi 的最佳化來解說(兩個維度比較好理解), 其實 Wi 和 Hi 是要同時進行最佳化的, 也就是線性回歸求解其實該是三個維度的! 然而我們真實世界要解決的問題很可能更複雜, 不會只是要看 X 和 Y 兩者的關係而已, 更可能想看的是多重變數的之間的關係, 也就是預測式等於 Y = W1X1 + W2X2 + ... + WnXn - H; 那就會變成超過三個維度, 是人類更難理解的多維度, 但反而更適合機器去幫我們做了, 機器找尋那些最佳解的過程被統稱為 [訓練]. 另外, 先前提過人類的思考最常用到的是回歸與分類, 分類的本質仍可視做為類似回歸, 比如上圖的線性回歸可以看成 --> 用藍色線把資料切分成兩大分類

啊! 不是啊! 你說了半天和我平常聽人家說的類神經網路 AI 差很多耶! 類神經網路 (ANNs,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大多基於下圖的 M-P 模型 (McCulloch-Pitts model 代表一個神經元)去架構的

[attach]5298[/attach]

先前解釋過的多重變數回歸, 其複雜預測式 Y = W1X1 + W2X2 + ... + WnXn - H; 注意 M-P model  左邊的輸入訊號部分, 不就是 W1X1 + W2X2 + ... + WnXn ? 在右邊的 ϴj (閾值) 就是預測式 Y 裡面的 H, 中間的 NETj (處理單元) 我把它看做找尋最佳解過程(訓練), 再右邊的 f (轉換函數或激活函數)最常用的是 Sigmoid, 也就是類似一種normalization(只映射至 [0,1] 之間). 看到了嗎? 其實和我先前講解回歸是一樣的!!!
[attach]5299[/attach]
無聊人士可以繼續抗辯, 你講的和我常看到的類神經網路圖不一樣耶 ? M-P model 只是一個神經元, 加多個神經元去多層串連在一起如下圖, 這是你習慣看的 ANNs 了吧?

[attach]5300[/attach]


作者: sec2100    時間: 2021-9-17 08:46
EntrepreneurOPs 發表於 2021-9-15 06:34
AI 不適用在交易的根本理由

延伸閱讀:

謝謝分享。但大獎章基金絕對是個例外。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1-9-17 14:29
sec2100 發表於 2021-9-17 08:46
謝謝分享。但大獎章基金絕對是個例外。

哪來 [絕對] 之說 ? 西蒙斯從來沒公開過大獎章基金的方法, 是不是和AI相關外界也不清楚, 就算他自己說是AI, 更可能是個障眼法! 他還說過有些資料來自天體或宇宙的運行哩. 因此是不是個例外, 無法認定也無法否定, 除非他公布方法和細節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1-9-28 10:45
本帖最後由 EntrepreneurOPs 於 2021-9-28 14:25 編輯

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

開課或賣文老師受人質疑後, 總找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替自己合理化; 實在看不過去三觀被無故混淆, 即使最後仍是狗吠火車(沒能改變現狀什麼吧)? 想想還是該拿出道德勇氣來 [正衣冠], 我們該有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的氣概才是!

許多老師可能是為了招攬學生方便, 很會凸顯他的經驗老到(20年?), 按這種老師的邏輯, 像我這種全職的交易者, 豈不可以乘上3倍到60年經驗了? 殊不知沒用的方法就算搞了60年也是枉然, 否則老師在市場裡賺了20年早已盆滿缽滿, 竟然會欠收學費冒出來當大師? 另外, 教授 [操作] 的開課老師, 最常用來合理化自已的話術便是: 《一個好的教練,未必是一個好的球員》, 舊文 性質相近的事物才能被用來類比 早論證過 --> 一個好的操作教練,就該是個好的市場贏家無誤!!!

檢驗一個贏家的標準是甚麼? 獲利始終來自於 [市場], 這是最最最基本的吧? 不然這利潤部分來自於開課. 賣文.  出書... 等, 必贏的人固然是這位盈利家 (盈家), 那必輸的 (交學費時) 不就是這位 [盈] 家的廣大學生了嗎? 所以你非要當學生不可的話, 應該向老師學習的是這 [必賺] 的 [教學] 系統, 而不是他想教的那 [未知] 的 [操作] 系統了! 不是嗎? 這樣說來, 那是否完全沒有贏家佛心來著, 願意分享出他的賺錢方法與心得? 機率雖低仍有可能的, 但通常是 [無償] 的, 你應該不會在他的分享園地看到任何想盈利的企圖, 因為他出發點是兼善天下, 想賺錢也只會往市場裡動腦, 不會把矛頭指向他想幫助的人(羊?); 真正善意夠大的贏家, 公開的文章與教學應該是免費的, 因為真的已經在市場上賺得夠多, 吸收場地費與行政費對他來說, 只是當善款捐出去而已!

真的這麼 [好為人師] 來賺學生錢的話, 該先想想老師這行業的祖師爺 --> 孔夫子說過的話: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翻譯: 君子痛恨那種不肯實話說自己想要那樣做, 而又一定要找出理由來為之辯解的作法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1-10-8 14:47
本帖最後由 EntrepreneurOPs 於 2021-10-8 15:13 編輯

觀念文章可自行去部落格裡找有興趣的主題, 其實交易相關的東西沒你想像地多, 都是執行力的問題而已, 但指的可不是那些需要違反人性的紀律, 煉心.. bla bla 因為長久來看, 根本都是沒用的狗屁!!! 是賺學費老師要推責任給你時的好藉口! 是你沒做到老師教給你的規則/紀律, 不是老師的方法不好ㄛ

或許去思考出如何能讓最終策略設計成具有 [不得不] 執行的效果 (故意不去執行, 心理反而會很不舒服), 可能會相對容易喔! 操作時的缺點很多時候是天性造成, 硬要去修正/改正不容易; 違反天性的事情短期或許可以勉強, 但長期你真的能做得到? 換個角度看, 自身的優點也是天性使然, 加強優點的效果比較容易事半功倍, 如果可以用大禹治水的疏導法來面對操作時的弱點, 達到優點的好處蓋過缺點的危害, 不用違反人性, 反而是順著人性, 不是相對容易得多了嗎?


作者: sec2100    時間: 2021-10-10 11:40
EntrepreneurOPs 發表於 2021-10-8 14:47
觀念文章可自行去部落格裡找有興趣的主題, 其實交易相關的東西沒你想像地多, 都是執行力的問題而已, 但指的 ...

操作不好的人是命使然,要改變先天的命,只有一種方法,就是強迫自己去做命運不容許你做的事。例如,你的命中沒有執行力的優勢,你後天就要培養執行力的優勢,過程極為困難,但,你走在行天宮旁邊的街道,忘著江湖術士,如果能了解他們的命運,就超脫了。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1-10-13 11:54
本帖最後由 EntrepreneurOPs 於 2021-10-13 14:23 編輯
sec2100 發表於 2021-10-10 11:40
操作不好的人是命使然,要改變先天的命,只有一種方法,就是強迫自己去做命運不容許你做的事。例如,你的 ...

願意開始去做到連結文中兩件 [一定] 的事情, 很大機會可以像我一樣好命, 過程一點都不困難, 更無所謂超脫!
https://individual-trader.blogspot.com/2020/12/blog-post_21.html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1-10-22 19:09
本帖最後由 EntrepreneurOPs 於 2021-10-22 19:21 編輯

在我的非營利FB社團有成員提問如下:



1. 大多數的風險評估法立基於標的物的隨機走勢機率接近對數常態分配, 也就是大漲大跌的機率低, 接近中間值的小幅變動機率高; 其實這一前提假設就先錯了, 標的物(ex: 指數)隨機變動的機率分配 [要經過費雪轉換] 才會是對數常態分配, 沒轉換前根本不是. 因此很多論文, 軟體, 或是你所謂的 RoR 會有瑕疵常肇因於此

2. 相較於你提的RoR, 我們常用的評估法是VaR(Value at Risk), 期交所的保證金收取採用的也是這個方法, 是按照目前的市況(ex: 波動率..等), 去估出在某信賴水準下的每日可能的最大損失風險值, 然後更保守地向結算會員(ex: 期商)收取; 通常會應用到ARCH或GARCH模型去處理時間序列變數的波動性, SPAN(Standard Portfolio Analysis of Risk)也是VaR的一種.
目前流行的VaR風險值之方式有三種:A.變異數-共變異數法(Variance-Covariance Approach), B.歷史模擬法(Historical Simulation Approach), C.蒙地卡羅模擬法(Monte Carlo Simulation Approach)

3. A法不適合處理非線性資產, B法風險估計值的偏離和資料區間長短太相關, C法電腦軟硬體需求高到一般人準備不了(通常是大學裡的實驗室才有)

綜合以上都各有缺點, 我的實務操作很個人化地只採用 -> 能否接受各種情境模擬下的損益圖結果而已, 沒有開發特別的程式去評估, 太複雜又不切實際(我最喜歡蒙地卡羅模擬法)

另外"我也不喜歡做白工卻常常放棄幾倍收益"方面, 講的是為了保有手上既有的利潤, 過分主動提前去侷限風險(當然也侷限了獲利)而造成收益大減, 和是否有買賣信號無關







作者: EntrepreneurOPs    時間: 2021-10-30 05:15
本帖最後由 EntrepreneurOPs 於 2021-10-30 05:17 編輯

期交所的夜盤歷史快滿4.5年了, 相信有交易的人也有了不少體悟

曾經在期交所夜盤正式開始前幾日, 寫過 5/15之後延長交易的應對之策, 經過數不清多少次夜盤錯誤動作的驗證之下, 完全符合記得有份報告說的: 單位時間下, 重評價次數愈多的商品, 愈難獲利!
現在我更覺得 --- 除了盡量不參與夜盤外, 在VIX變大的時候, 也要同時拉大訊號的觸發區間, 以免市場的改變, 讓原有的條件生出過多的誤動作, 徒增無意義的調整!!!

P.S. 所說的不是過度交易或是調單ㄛ! 大家常講的陳腔濫調我反而少說! 就像我講的技術分析也和多數人不一樣! 這裡指的是商品報價! 分分秒秒的報價即每次競價的成交結果, 乃此商品最新的客觀重評價是也!!! 重評價次數最低的可能是房地產吧? 多數人因此獲利得莫名其妙, 自以為是房神了, 殊不知是重評價次數低(被迫做到持長)去幫助了他啊! 股票比期權相對容易獲利也是類似道理. 以被迫做到持長這觀點來看, 似乎又和過度交易產生關連了! 哈哈


作者: sec2100    時間: 2021-10-30 07:15
EntrepreneurOPs 發表於 2021-10-30 05:15
期交所的夜盤歷史快滿4.5年了, 相信有交易的人也有了不少體悟
曾經在期交所夜盤正式開始前幾日, 寫過 5/15 ...

非常有道理。我績效最好的時候是在2003-2007年,當時沒有夜盤,沒有周選,全世界只有我在玩選擇權(自營家不愛用「玩」這個字),且無需調整,心中有佛。當時中山北路二段還有開一家洋蔥牛排,那牛排吃起來格外香甜。

2008就不一樣了。




歡迎光臨 Optionshare 選擇幫 (http://optionshare.tw/)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