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讀懂瑞幸,何以談新餐飲!
https://www.sohu.com/a/362911877_100122844說到這裡,有個有趣的小故事。在瑞幸上市答謝晚宴上,負責承銷的一家外資投行給陸正耀頒發了“全球發行協調人”的稱號,這個頗具玩笑色彩的稱號背後,正是一個“什麼事都管”的陸正耀。他曾親自給投行發微信表示,員工赴美的機票、酒店全由公司自己搞定,不住紐約,最終他們選擇了離納斯達克較遠的一家經濟型酒店,而且全部是兩人間。 公開資料顯示,陸正耀於1969年出生在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有人說,由於地理位置,福建人游離在中心和權威的邊緣,所以敢於離經叛道。也有人說,閩商自古以來具有冒險精神,這源於宋元以來海洋貿易和明清時期犯禁下海的傳統。
所以,沒有福建人不敢做的生意。TMD的三位成員,美團的王興、頭條的張一鳴和滴滴的程維,恰好都來自於東南沿海的武夷山脈。
陸正耀曾以高考狀元的身份考入北京科技大學,1991年大學畢業後,跟隨時代潮流進入政府部門端起了“鐵飯碗”,然而僅僅過了三年,陸正耀就和當時很多年輕知識分子一樣,選擇下海創業,尋找機遇。 那麼,我們來看下公司最新的財報。財報顯示,過去幾個季度,瑞幸咖啡的單杯價格在持續快速攀升——相比2018Q4的8.62元,目前的單杯價格提升了27.84%,至11.02元。
同時,瑞幸的單店咖啡顧客數和人均月消費咖啡杯數在穩步上升,2019Q3瑞幸單店服務2540位顧客,較上一季度增加22.12%;每位顧客月均消費的咖啡杯數從3.41杯增至3.71杯。而且這些還是在瑞幸不斷降低折扣力度、減少贈飲的情況下實現的。
同時,在市場調研方面,瑞幸團隊除了自己做,也會找來一些世界頂級投行出具行業研報。從咖啡的全產業鏈,到種植、交易、烘焙、咖啡相關的機器設備,再到整個咖啡消費的格局和場景,配套上下游產業鏈相關的供貨商,甚至包括最後觸達客戶的方式(外賣、堂食、自提)等,做了全方位的調研分析。
其中,外賣先行,自建APP更是其核心策略。在冷啟動階段,瑞幸咖啡店少、店小、知名度低,白送都不會有多少人上門來取。因此,外送是與顧客“親密接觸”的唯一路徑。
於是,通過貼錢吸引消費者註冊和貼錢外送等方式,消費數據不斷地進入瑞幸的後台系統,瑞幸開始知道消費者在哪裡,應該去哪裡建店和投放。這也就是瑞幸門店類型一開始有大量的外賣店,到後期快取店比例才不斷上升的原因所在。
線下,在白領辦公的寫字樓就有瑞幸咖啡門店,手機下單、下樓取貨、無需外送,用戶省下外送費和獲得更好品質感的咖啡,瑞幸則降低運營成本,可謂雙贏。
一直以來,網上針對那些大把燒錢的故事,有個譏諷段子:別問,問就是戰略虧損。
歷史也證明,燒錢的公司很多確實是騙子,比如為夢想先自己窒息的賈布斯。但同時也有亞馬遜、京東這樣雖然大量燒錢,但最終證明了自己的優秀企業。
總之,燒錢可以非常簡單,普通人只要有打火機和錢,就可以做。但把錢燒出效率、利用補貼取得效果,確實是一件既科學又藝術且困難的事情。
京東當年虧損數十億,造出領先對手5年的快速物流配送體系,對消費者減少收件時間,對商戶減少發件成本,這就是真正的戰略虧損。
那麼,瑞幸的錢到底“燒”在了哪裡?最終燒出效果了嗎? 星巴克創始人霍華德·舒爾茨,曾在自傳《將心注入》寫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你根據空氣動力學來研究蝴蝶,它不可能會飛起來。這是因為蝴蝶不懂這個道理,所以它飛起來了。”
確實,當大多數品牌還在仔細研究商業邏輯時,星巴克卻醉心於自己的“人本主義”:如何控制最佳室溫、如何給員工和員工的家人足夠的安全感。而這些看似並不能構成商業模式的細節,卻推動著星巴克穿越高速變化的時代,創造出市值千億美元的商業帝國。
2017年舒爾茨受邀在清華企業家講堂的一次分享時,感慨地說道:“一路走來,我們所做的許多決定都並不完全出於經濟利益的考慮。事實上,我想說,我們做出的許多關鍵決策,都不是從經濟利益出發的,甚至經常反其道而行之,但恰恰就是這些決策最後讓我們獲得了巨大的商業回報。仁慈、憐憫心、人文精神、愛,這些詞彙也許不常在商學院的教科書裡出現。但是這恰恰是我們打造一個長期、持久、繁榮的企業的基石。”
最後,讓我們用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的話來結束本文:“從現在開始,你要加倍地使出全部的力量往前衝,不要回頭。只有如此,你才可以看到原本看不到的東西。” 活下來就是硬道理,否則,還是失敗。唯有活下來的成功者,才能享用話語權。失敗者,哈哈,適合作為教科書的案例。 還有,有人批評者才算是"人物",否則,別人吃飽飯沒事做。
例如:大陸與美國的糾紛,因為以前的大陸,美國看不起;現在呢?頭號假想敵了。哈哈
發動所有媒體輿論,甚至,sheng hua。ha ha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