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onshare 選擇幫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23|回復: 3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選擇權賣方絕學的簡報檔利用LLM生成摘要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25-2-9 10:18: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立即註冊

x
本帖最後由 sec2100 於 2025-2-9 10:24 編輯

3S 紀律:課程強調總量管制 (Size control)、停損 (Stop-loss) 和價差保護 (Spreads) 這三個紀律,作為風險管理的核心。總量管制:控制投入的資金量,例如建議5萬到50萬元下單一口,並保持口數小。停損:在風險過高時及時停止損失,例如,當淨收益擴大到3倍或4倍左右時,可以考慮雙邊結清5。價差保護:使用價差交易來限制最大損失,例如,賣出價外的選擇權同時買入更價外的選擇權作為保護...。課程中提到多種價差保護的類型,如 credit spread, ratio spread, back-spread, time spread 和 diagonal spread。了解選擇權價格的影響因素:課程探討了影響選擇權價格的因素,包括時間、現貨價、履約價、波動率和無風險利率。了解這些因素可以幫助交易者更好地評估風險。認識賣方風險:課程明確指出,賣出長天期 Put 最怕大盤急跌且波動率上升,這會通過 delta 和 vega 的雙重不利影響,導致賣方淨值大降。課程建議賣價外且到期日接近的選擇權,但要避免價外變價平,因此調整非常重要。調整策略:課程強調調整的重要性,無論佈局正確或錯誤,都需要進行調整。調整可以分為防守型、進攻型、綜合型和保護戰果型,並且可以通過停利、全部打掉重建、將價內的選擇權移走、轉倉等方式進行。善用一周到期選擇權...:課程討論了一周到期選擇權的特性,指出其生命週期短,並建議在周三、周五夜盤和周二夜盤進行佈局,並且提到大跌時賣 Put,漲回來時可以調整。避開極端行情...:課程中列舉了歷史上賣方災難日,如2004年3月19日,2008年下半年,2009年4月30日起三個交易日,2011年8月2日至8月9日和2018年2月6日13...。避開這些極端行情可以大大降低賣方風險。控制部位和資金3...: 課程建議使用現金擔保賣出 Put (cash secured put, CSP) ,並根據資金量控制下單口數3,例如 10 萬元下 1 口 。同時,課程中還提到,要精算佈局的最大損失。停損的重要性:課程中引用四書中的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來強調停損的重要性。不犯雙重危險 (double jeopardy):課程提醒,調整時不要犯了雙重危險,要避免因為 Call 輸錢而去追賣 Put,反之亦然。夜盤交易的限制:課程建議,夜盤主要用於調整,而非佈局。認識隱含波動率: 課程有解釋隱含波動率 (IV) 的概念,並指出隱含波動率越高,theta 值也越高。判斷多空...:課程建議使用力度指標 (Force Index) 日值,以及觀察外資 put/call 的契約淨額來輔助判斷多空。總結來說,此課程通過強調紀律、風險管理、了解市場動態和調整策略,來幫助交易者降低選擇權交易的風險。課程也特別著重在賣方策略的風險控制,提供了具體的實例和操作建議,讓學員能夠更穩健地進行選擇權交易。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沙發
 樓主| 發表於 2025-2-9 15:23:07 | 只看該作者
評估選擇權賣方策略的風險與報酬,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1. 選擇權賣方的基本概念

選擇權賣方是一個需要專注的行業,不需為他人負責,沒有老闆,沒有固定成本。

成為全職賣方需要足夠的資本和良好的心態,否則會有不當賺錢的壓力。

許多人將賣方當成副業,但應注意不要影響主業。
2. 賣方最重要的課題:交易紀律

有紀律才能在市場中生存。

紀律可以幫助交易員在萬變的市場中成長。

必須對盤勢及波動有正確的理解,例如在預期大盤上漲、波動率下跌時,賣 put 是較好的策略。反之,預期大盤下跌、隱含波動率上升時,賣 put 則是不明智的。
3. 三 S 紀律

總量管制(Size control):口數不對,賣方部位會製造不必要的危險,可能導致券商強制砍倉。

停損(Stop loss):在口數不對的情況下,更需要勇於實踐停損。停損方法有很多種,例如二倍停損法和總市值停損法。

價差保護(Spread):好的價差保護可以減少極端市場對賣方的衝擊,並讓交易員有時間調整部位。

「三 S 紀律」是賣方交易員的基本功,但並非每個人都徹底執行。
4. 調整的重要性

調整是賣方交易員在進場佈局到結算的過程中,與市場不斷對話,探知市場方向和波動的決策過程。

調整也是風險管理的動態實踐,可以加入更多元素思維及指標。

調整的運用也與三 S 紀律的交錯運用相關。
5. 極端行情

缺乏紀律的賣方,只能祈禱未來不要有極端行情發生。

長期而言,決定賣方財產多寡的關鍵在於極端行情發生時的淨值損失率。

紀律不好的賣方,即使一年有許多交易日都做對,也可能因一兩個極端行情而被打回原形。

賣方要避免犯大錯,長期才有機會獲得應有報酬。
6. 賣方的風險管理

賣方不應過於關注權利金收入,而應關注權益總值。

應將賣方淨市值控制在總淨值的固定比例以下。

在市場快速下跌時,應即時停損 put 部位。

在下跌機率大時,應結清 put 部位或放空期貨沖銷過大的 Delta。

在上升市場,應避免賣 call,只有在快結算且波動率不大時才可考慮三明治戰法。
7. 賣方的特性

賣方不是過動兒,不應每天都想著要收多少權利金。

賣方要盯著權益總值看,而非不斷漲大的權益數。

賣方需要判斷正期望值的能力、小心資金管理,並遵守紀律。

賣方可能因運氣好而快速累積財富,但好運過後,淨值可能跟著跳水。

沒有經歷過多空洗禮的賣方,在多頭市場可能游刃有餘,但在空頭市場可能不知所措。

賣方需要經歷市場的無情,才能學到東西,但市場的無情可能徹底搾乾賣方的淨值。
8. 風險與報酬的平衡

賣方勝率較高,因為指數大漲大跌的機率不高,但機率高的代價是賠率高。

必須在機率和賠率之間取得平衡,算出正的期望值。

若不認為當下賣方的期望值為正,則應等待。
9. 下注策略

應下注在安全的一邊,而非兩邊都下。

若認為市場上漲機率大,則應賣 put,反之則賣 call。

賣 call 的錯誤,通常不會像賣 put 的錯誤那麼嚴重。

可利用條件機率來思考,當出現特定條件時,上漲或下跌的機率可能不再是五五波,此時應調整佈局。
10. 隱含波動率

若隱含波動率高估了未來的波動率,則可進場賣「隱含波動率」。

賣出價外的put是當波動率賣方的一種方式。

隱含波動率通常高於歷史波動率。

極端行情出現後,隱含波動率會大幅上升,此時是賣方最佳的交易機會。

可觀察過去一段時間期貨實際波動率,與隱含波動率比較。

可觀察隱含波動率或VIX指數的型態,若明顯趨勢向上,則賣put要格外小心。
11. 口數控制

在隱含波動率低的環境,介入的口數應越少越好。

在隱含波動率大的環境,介入的口數也要少。

口數大小和波動率之間存在反向關係。
12. 停損方法

停損很重要,沒有停損,淨值可能面臨買方無情的攻擊。

停損要像呼吸一樣自然。

可使用三倍停損法,當價格超過賣出價的三倍時停損。

停損後,可以重新進場,賣出更價外的選擇權。
13. 價差保護

價差保護是買保險的觀念,可以減少損失。

價差保護的買方部位可動態調整,產生保護效果。

價差保護型態包括傳統型、Backspread、Ratio Spread、Time Spread、Diagonal Spread。

總量管制超標又不善於停損的交易員,需要靠價差保護。

口數越大,價差保護的重要性越高。

價差保護也需停損。

結算日前價差保護要徹底。
14. 調整

調整是選擇權賣方創造優勢的過程,需要不斷與市場對話,並對風險及報酬做出新評價。

調整可分為防守型、進攻型、綜合型、保護戰果型、期貨保護、三明治戰法、減碼、轉倉、調整 Delta 等類型。

調整時,要勇於調整,把調整當成下棋的每一步。

不應對錯誤的部位繼續加碼,應適時減碼或停損。

Delta 值為衡量大盤變動 1 點,選擇權或期貨變動的點數。

可利用 Delta 中性策略來建立部位。

可透過轉倉策略,將即將到期的部位轉到下個月。
15. 極端行情或極端價格

常態下注法容易被極端行情影響,紀律好的影響小,紀律差的影響大。

事件介入法在極端行情或極端價格出現後,才會因隱含波動率走高而介入。

選擇權賣方應隨時警惕極端事件發生。

平常應買保險,以應對巨災損害。

應觀察期交所公佈的三大法人在選擇權市場的未平倉餘額,判斷是否有結算行情。
16. 交易的微觀

前 15 分鐘不急著交易,避免過度交易。

若確定前幾分鐘是最高或最低價,則進行必要避險單。

可利用盤後交易時間提早介入,但要避免下錯單。

周選權利金不高,但可賺取時間價值消逝。

周選最後幾天,價外選擇權時間價值消逝速度慢。

月選應佈局價外,在快速到期前結算,再轉倉至隔月月選。

遠月選vega偏高,theta值偏低。

買價不用計較,賣價可以計較。

下單時,價格和數量,買和賣都要不急不徐的下。
17. 其他

最好選擇一個主帳戶就好,頂多一個備援帳戶。

可考慮其他選擇權市場,例如金融指數選擇權、電子選擇權、個股選擇權。

可到美國券商開戶,交易美股及選擇權。
18. 心態

選擇權賣方要勤於要求自己不要過度積極,越積極越接近破產。

紀律的養成需要時間,佈局的技巧也需要時間,學習之路需要try and error。

要不斷了解市場,才能了解市場的訊息。

調整時,要保持彈性。

要樂於讓買方加入投資組合,才能讓賣方樂活。

長期投機致富之道,在於小心呵護每一個交易日及每一筆交易。
總結來說,評估選擇權賣方策略的風險與報酬,必須綜合考量市場狀況、交易紀律、風險管理、資金管理、調整技巧和心態等多個面向,並非單純追求高報酬,更重要的是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穩健地累積財富。
作者的經驗,如何幫助讀者提升交易技巧?

作者在書中分享了自己從 2003 年 4 月 30 日踏入選擇權市場後的心路歷程,以及在交易中學習到的寶貴經驗,這些經驗可以幫助讀者提升交易技巧。作者的經驗包括:

認識風險:作者分享了在 2009 年 4 月 30 日經歷台指期漲停的賣 call 事件,以及在 2011 年 8 月 9 日和 2015 年 8 月 24 日被賣 put 所傷害的經驗,這些事件讓作者對選擇權的風險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這些經驗也讓作者更加重視調整和減少口數的重要性,並將其應用於近幾年的選擇權賣方交易中。

作者強調,賣方只要待在市場夠久,都必須面臨黑天鵝的來臨,即使不考慮黑天鵝,只要槓桿開得很大,淨值變化仍然會相當可觀。

紀律的重要性:作者在書中一再強調紀律對選擇權賣方的重要性,並將總量管制、停損和價差保護稱為「三 S 紀律」。

作者認為,有紀律才能在市場中生存,並在萬變的市場中磨練成一位更好的交易員。

作者指出,如果缺乏紀律,就只能祈禱未來不會有極端行情發生,而長期下來,決定賣方財產多寡的,往往是極端行情發生時的淨值損失率.

作者也提到,紀律不好的賣方一年可以做對二百個交易日,但往往是一、二個極端的日子,會將賣方打回原形。

調整的重要性:作者認為,調整是賣方交易員從進場佈局到結算的過程中和市場不斷的對話,探知市場未來的方向和波動,進而將部位調整到最適狀態的決策過程。

調整也是風險管理的動態實踐過程,容有更多的元素思維及指標加入,讓整個調整家族變化多端,建構出賣方的優勢來源。

作者也強調,賣方要勇於調整,把調整當成下棋的每一步,市場走一步,我們跟著走一步,主持人為我們開一道門,我們要樂於調整我們的選擇.

停損的重要性:作者認為,停損的動作對選擇權賣方至關重要,如果停損做得確實且及時,買方將無法一直攻擊你,你的心裡和資金將獲得穩定。

作者借用四書中的「大學」來說明停損的重要性:「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作者提到,停損後,賣方當日的最大損失已經確定,不會胡亂挖東牆補西牆,心思將獲得平靜,在波動大的市場中有平靜的心,一方面能不陷於衝動,二方面可以尋找更好的切入點。

價差保護的重要性:作者認為價差保護是賣方應該提列的營業成本,這錢千萬不可以省下來。

價差保護可以減少投資組合的損失,並在某些時候因為買保險而得到更好的處遇。

價差保護的買方部位,本身還可以平行或垂直移動,進而對賣方產生動態保護的效果。

作者也強調「價差保護也不要忘了停損」這個重要觀念。

總量管制的重要性: 作者在書中多次強調總量管制是賣方紀律中的核心價值。作者認為,口數不對,賣方部位會製造不該有的危險,有可能在某個交易日遭到券商強制砍倉。

作者建議將賣方淨市值控制在總淨值的一定比例以下,這是風險管理的重要石蕊試紙.

不要過度交易:作者認為,勤勞的賣方一定不是一個過度交易的賣方,正確的交易紀律,以及掌握佈局和調整的技術,才能在這個比零和遊戲更不利一點的賭局中脫穎而出,化險為夷。

作者提到, 賣方絕對不是一個過動兒,不可以每個月或每天都想著要收多少權利金,賣方要盯著權益總值看,而不是巴望著不斷漲大的權益數。
總之,作者透過分享自己多年的交易經驗,以及在市場中學習到的教訓,幫助讀者了解選擇權賣方交易的本質和風險,並提供了許多實用的交易技巧和紀律,讓讀者可以少走彎路,在市場中生存下來,並有機會獲利。
書中提及的交易紀律,如何應用於實際操作?

書中提到的交易紀律,主要圍繞著「三 S 紀律」以及其他相關的風險管理和操作原則,這些紀律在實際操作中可以這樣應用:
1. 總量管制 (Size Control)

核心概念: 控制部位大小,避免過度曝險。

實際應用:

設定單邊最大容許口數,例如 5 萬元一口。

根據淨值調整下單口數,維持市值/淨值在一定比例以下,例如 5%。

避免在波動率過高或過低時下過多口數。

不應為了攤平損失而增加口數,導致風險放大。

避免雙邊下注 (同時賣 call 和 put),除非有特別的理由。

在極端行情時,更應減少口數。

重要性: 過大的口數會導致部位風險過高,可能在市場劇烈波動時遭到強制平倉。總量管制是賣方風險管理最重要的支柱之一.
2. 停損 (Stop Loss)

核心概念: 在損失擴大前及時出場,避免無止境的虧損。

實際應用:

設定停損點,例如使用二倍停損法、三倍停損法或總市值停損法。

當選擇權價格上漲到賣出價格的三倍時,執行停損。

使用價內停損法,當選擇權由價外轉為價內時,立即停損。

設定總市值停損,當整體部位市值超過淨值的特定比例時 (如 8%),執行停損或調整.

停損要像呼吸一樣自然,不要因為捨不得虧損而錯過停損時機。

重要性: 停損是賣方保護資金的重要機制,可以讓賣方避免在極端行情中遭受重大損失。不實施停損可能導致淨值大幅縮水。
3. 價差保護 (Spread)

核心概念: 買入選擇權以限制最大損失,類似買保險的概念。

實際應用:

使用不同類型的價差保護,例如傳統型價差、Backspread、Ratio Spread、Time Spread、Diagonal Spread 等。

在溫和的市場使用傳統型價差。

當市場可能急跌時,使用Backspread 可以讓多買的 put 產生獲利。

在緩步下跌的過程中,使用Ratio Spread。

根據市場狀況調整價差類型。

價差保護的買方部位可以動態調整,產生保護效果。

價差保護也需要停損, 避免損失擴大。

重要性: 價差保護可以減少極端市場對賣方的衝擊,讓交易員有時間調整,是總量管制和停損之外的最後一道防線。
4. 調整 (Adjustment)

核心概念: 根據市場變化調整部位,不固守原先的判斷。

實際應用:

在市場走勢不利時,及時調整,而不是一味死守原先的部位。

調整可以包括停損、減碼、轉倉、調整 Delta 等。

在下跌市場,可利用放空期貨來降低 Delta。

利用三明治戰法,在結算前夕,同時建立 call 和 put 的部位。

調整時,要以減少損失或確保獲利為中心思想。

根據市場狀況,靈活運用各種調整技巧。

重要性: 調整是風險管理的動態實踐,也是賣方創造優勢的過程,可以幫助賣方應對市場變化。
5. 其他重要的操作紀律

選擇安全的一邊下注,不要雙邊下注,例如預期上漲時賣 put,預期下跌時賣 call。

不當過動兒, 不應每天都想著要賺權利金,而應關注權益總值。

避免在不適合的時機交易,例如在上升市場避免賣 call,在下跌市場避免賣 put。

耐心等待,當沒有合適的交易機會時,現金也是一種部位。

控制交易成本,避免過於頻繁的交易和調整。

不要想用另一邊的權利金收入來抵消這一邊的危險。

結算日前要特別小心,觀察三大法人未平倉餘額,避免結算行情帶來的風險。

前 15 分鐘不急著交易,避免過度交易。

選擇權交易應有原則但也要有例外。

買價不用計較,賣價可以計較。

記錄每日的淨值變化及出入金紀錄。

保持彈性, 隨時根據市場變化調整策略。
總結來說,交易紀律的應用在於將抽象的原則轉化為實際的操作行為。賣方需要將這些紀律內化於心,並在每次交易中嚴格執行,才能在市場中生存並獲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發表於 2025-2-10 00:42:19 | 只看該作者
茅塞頓開
現在的我 終於能領略一二
從前的我 總是霧裡看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地板
 樓主| 發表於 2025-2-10 20:37:30 | 只看該作者
感謝大副,我從您那邊也學到不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站長信箱|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Optionshare 選擇幫.  

GMT+8, 2025-2-21 23:01 , Processed in 0.02532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