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onshare 選擇幫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EntrepreneurOPs

選擇權的眉眉角角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21-3-19 14:53:0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EntrepreneurOPs 於 2021-3-21 08:12 編輯

每次的調整都代表一次的成本付出, 因此, 能夠不要調整是最好! 為什麼常說要MOC ? OP賣方以日線來評估完整的循環cycle周期是最妥適的 --- 不容易過度交易, 也不會太過遲鈍而欠反應行情變化的事實! 只可惜我也常常做不到MOC 哈哈
回復 支持 4 反對 0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21-3-21 08:06:4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EntrepreneurOPs 於 2021-3-21 08:09 編輯

週選操作以部位規模控管而論, 因應時間價值的消減速度與程度, 可分為上下兩半週(由賣方布局遞變到買方思考):

上半週(Wed. ~ Fri.) 採用 加法 (martigale), 注重賣方布局
下半週(Mon. ~ Wed.) 採用 減法 (anti-martigale), 思考買方離場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21-3-25 06:28:1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EntrepreneurOPs 於 2021-3-25 06:34 編輯

週選不同於其他較長的契約, 突然的大幅跳空變動, 裸賣往往很難做好調整, 因此做價差的必要性相對較高! 但如同前一則提及的相同 --- 因應時間價值的消減速度與程度, 架構價差的間距也要依著到期日的遠近跟著調整與改變!

賣方為主賺的已然不多, 風險管理要擺第一, 以免連續的小賺被一次大賠輸光(或許還倒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21-3-28 08:24:03 | 顯示全部樓層
這都寫的非常好,在我操作十八年的經驗裡,peter的這些話仍然是經典,足以傳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21-4-7 17:30:2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EntrepreneurOPs 於 2021-4-10 06:33 編輯

如果行情方向是交易者的唯一考量, 最好在根本契約(underlying)上建立部位, 因為正確判斷行情的走勢方向即可獲利

選擇權則不然, 縱然行情朝預期的方向發展, 選擇權的方向性部位也未必可以獲利! 選擇權的價值評估是奠定在機率法則之上, 而機率法則需要時間來運作, 故交易者的選擇權部位持有期間經常需要延伸到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事實上, 以短期而言, 選擇權的行為未必會符合理論訂價模型的預測, 透過波動率的價差交易(i.e. 不是你平常用的垂直價差交易), 交易者可以掌握市場價格與理論價值之間的脫序現象, 同時降低短期市況發生變動的風險, 安全地持有選擇權部位至到期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21-4-8 20:14:35 | 顯示全部樓層
誠如自營家所言,做不做價差並非100%重要,重要的是你賣出去的Put或Call對你不利時,你心理上,資金上,生理上,情緒上、時間上如何面對以及如何因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21-4-8 21:47:0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EntrepreneurOPs 於 2021-4-9 14:59 編輯

延伸閱讀: 價格波動率 (一), 價格波動率 (二), 價格波動率 (三)

根本契約的價格波動率定義為 1 年之後價格分配(常態分配)的1個標準差, 它是年度化的標準差, 所考慮的是一年之後的價格. 如果我們查閱統計學的表格, 可以知道落在平均數兩側正負1個標準差距離之內的機率是 68.3%. 因此, 以今天(2021/04/08)台灣加權指數收盤價16926來看, 假定(其實不是)期交所的VIX(16.38)即是價格波動率, 根據前頭定義告訴我們的資訊只會是以下:

預測1年之後的台灣加權指數介於 14154 ~ 19698 點的機率是 68.3%

這對於選擇權交易者有何意義? 我的週選下禮拜到期, 月選可能下個月到期, 這種1年後的預測而且機率又這麼低, 顯然幫助不到什麼啊! 波動率(預測或實際)最大的作用 --- 就只是讓我們可以帶入Black-Scholes pricing model, 然後得到每個選擇權契約的理論價(下面連結有期交所計算機), 據以去比較和市價的差異而已!!!
https://www.taifex.com.tw/cht/9/calOptPrice

援此當可計算 [日] 的價格波動率, 它的數值是 [年] 價格波動率除以期間長度的平方根. 一年雖然有365天, 但扣除周末假日後約有256個交易日, 它的平方根是16. 前例已經假設目前台股現貨指數是16926點, 價格波動率是16.38%, 16.38% 除以 16 約等於1.02375%, 因此(16926 x 1.02375%約173點):

明天的台股現貨指數預測介於16753 ~ 17099點的機率是 68.3% (亦即每3天內有2天, 價格變動小於173點, 也就是說: 每3天內只有1天, 價格變動大於173點)

計算歷史波動率的方法有許多種,但主要取決於整體的歷史期間與價格變動的涵蓋期間,比較簡單而且經常被使用的方法是對數報酬率法:

首先,計算當天的對數報酬率:
ln(今天的收盤價/昨天的收盤價)
然後將所得到的對數報酬輸入Excel檔,計算所要的歷史期間的波動率

使用Excel輸入:
=STDEVA(A:B)*256^0.5
A=第1天的對數報酬
B=第18天的對數報酬

將第1天到第18天的對數報酬輸入公式,就可以得到年化的18天歷史波動率。

投資人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歷史期間來計算波動率, 以常態分配中1個標準差的機率來看, 或許3的倍數天是較好的選擇, 我自寫的系統列出的便是6天, 12天 & 18天的歷史波動率(History Volatility)
dt.png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21-4-10 06:15:0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EntrepreneurOPs 於 2021-4-13 20:13 編輯

所謂的實際波動率速算應該也是要有原理邏輯根據的! 在該計算標準差的地方卻用平均數在做(0.8%,1.2%,-3%,2%,1%,將這五個絕對值平均後為8/5=1.6), 平均數是試圖去找數列的重心(中間值), 但標準差是在看數列和重心的離散程度, 因為兩者的概念天差地別, 這樣混用想必有很好的理由?

殊不知這種 [似是而非] 最可怕, 沒真懂的人容易被誤導! 統計學老師看了他的論點當和他取經重修吧? 你覺得平均數和標準差算出來的答案差不多, 是因為樣本數列的關係啊! 換個樣本數列(未來市場會出哪一種數列沒人知曉)搞不好就差很多了啦! 主要是這個波動率值要用來帶入BS model, 不符合當初model數學原理的方法, 代入之後算出的選擇權理論值, 沒有BS得過諾貝爾獎的數學基礎做論證; 都還沒說到他舉例的報酬率數列該是取自然對數的報酬率, 才符合BS的數學要求呢!

期交所公布的VIX是怎麼做出來的?https://mis.taifex.com.tw/futures/disclaimer
https://www.taifex.com.tw/cht/9/tradersQAProducts#q3
經查台灣期交所新舊兩制的VIX指數同時並行公布已經很多年了, 似乎最近一兩年才完全只公布新制, 因此, VIX和BS model沒關係只是近一兩年的事情而已! VIX用新制之後才和IV沒關係, 但用舊制的時候VIX和IV大有關係(主因植基於BS model)
根據根據期交所自己的連結
https://www.taifex.com.tw/file/taifex/event/cht/taifex/2.%E8%87%BA%E6%8C%87%E9%81%B8%E6%93%87%E6%AC%8A%E6%B3%A2%E5%8B%95%E7%8E%87%E6%8C%87%E6%95%B8%E4%BB%8B%E7%B4%B9.pdf
臺指選擇權波動率指數發展歷程
2006 年12月18日,每日收盤後於本公司網站上揭露依 CBOE 新VIX公式編製之8:45~13:45每分鐘臺指選擇權波動率指數
2007年3月1日,每日收盤後於本公司網站上揭露依 CBOE舊VIX 公式編製之9:00~13:30每分鐘臺指選擇權波動率指數
vix.png
由於BS model要我們輸入(未來)年化的波動率去算選擇權的理論價, 不管我們用任何方法去估計[未來]波動率, 因為我們不可能有水晶球, 怎麼可能有多準確? 故而期交所把選擇權當時的市價當成理論價, 去代入BS model來反算出波動率, 此種用市價當成理論價來反推回來的波動率, 就是我們常說的隱含波動率. 每個選擇權契約(不管價平,價外, 價內或是近月, 次近月...等)都有自己當時的市價, 全部算出來他們的隱含波動率後, 給予他們不同的權重(ex: 近月或價平權重較大...等), 最後可以算出一個加權值去公布出來, 揭示頻率是每15秒1次

使用BS model的前提是人家已經先假定(預設)了所謂的risk neutral, 您如果不認為有這類完美的市場, 大可以不要使用這個 model, 或是根本否定它算出來的數值(ex: VIX)就好; 有些人隨便用自己發明的方法去速算什麼自己的實際波動率? 嫌棄人家完美市場的前提下, 計算往往低估了一直漲或一直跌的風險, 甚至還拿來和BS model算出來的VIX做比較? 不知道性質不相近(前提都已經不同了)的東西是不能比較的嗎? 亂亂比叫做 [引喻失義]!
http://individual-trader.blogspot.com/2014/04/blog-post_4961.html





回復 支持 1 反對 0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21-4-10 15:23:1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sec2100 於 2021-4-10 15:34 編輯
EntrepreneurOPs 發表於 2021-4-10 06:15
所謂的實際波動率速算應該也是要有原理邏輯根據的! 在該計算標準差的地方卻用平均數在做(0.8%,1.2%,-3%, ...

peter, 你難道不知道vix的計算和black scholes model沒有任何關係嗎? 連這個【科普】都不知道,我有點吃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21-4-10 15:36:12 | 顯示全部樓層
不過,不知道vix和iv是兩回事也沒有關係,能賺錢就好。我相信peter是賺錢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站長信箱|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Optionshare 選擇幫.  

GMT+8, 2024-12-4 19:28 , Processed in 0.02741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